您的位置:首頁眩暈症的症狀
問題 【頸椎病】 【歸檔】 16年07月25日

眩暈症的症狀

問題描述 偶爾的就有頭暈的症狀,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特別的站起來的一刹那,這個是不是眩暈症啊?眩暈症的症狀是什麼啊?應該注意些什麼啊?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25日 16:55

1、耳石症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后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2、梅尼埃病(1)耳科檢查外耳道檢查、前庭功能檢查、眼震電圖、聽力檢查VEP/BAEP等。(2)神經系統檢查檢查與前庭系統相關的部分、星跡試驗、偏指試驗、視力和眼底檢查。(3)內科其他疾患引起的眩暈檢查更應盡可能做全面體檢,如血壓、脈搏的測試等。(4)影像與電生理相關檢查頭顱CT、CTA,腦MRI、DSA、TCD,心電圖,EEG等。(5)血液化驗檢查

2016年07月25日 16:55

眩暈症西醫治療眩暈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綜合症狀。引起眩暈的疾病涉及許多臨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內科。主要治療有以下方面。1、病因治療(1)前庭功能尚屬可逆損害性眩暈 這一類預後較好,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漿液性迷路炎等。治療應針對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暈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復。(2)前庭功能一次性損害不可逆轉的眩暈征 如化膿性迷路炎、突聾、前庭神經元炎等,病因雖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壞,前庭功能不能恢復,需依靠前庭中樞代償消除眩暈。(3)病因難治的前庭功能波動性損害或不可逆性損害 如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頸椎病導致的眩暈等,治療效果差。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外科治療。2、對症治療(1)眩暈發作時保守治療 選擇最舒適體位,避免聲光刺激,解除思想顧慮。(2)前庭神經鎮靜藥 異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3)防止嘔吐製劑 阿托品、山莨菪堿。(4)利尿及脫水藥 速尿、甘露醇等。(5)血管擴張藥 銀杏葉提取物、丹參、川芎嗪等。(6)激素類 潑尼松、地塞米松。(7)維生素類 維生素C、維生素E。(8)吸氧 一般用高壓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療。

2016年07月25日 16:54

眩暈的發病原因:一、假性眩暈常見於心血管疾病、發燒、貧血、中毒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視覺障礙、屈光不正、頸椎病、更年期綜合征和神經官能症等。二、真性眩暈(一)前庭周圍性病變中耳炎,如化膿迷路和中毒性迷路炎、藥物中毒,如鏈黴素、新黴素、苯妥英鈉和卡那黴素中毒。迷路外傷和手術後遺症等。耳硬化、耳石症等的體位性眩暈等。梅尼埃綜合征等。(二)中樞部分1、腦幹病變:a、腫瘤如小腦橋腦角占位性病變、第四腦室腫瘤、腦幹內腫瘤等。b、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液迴圈障礙,如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造成的顱性眩暈,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頸椎病等造成的椎動脈供血不足等。c、腦幹的炎症、多發性硬化、顱後窩病變、前庭神經元炎症。d、腦幹外傷及顱後窩先天性畸形等。2、皮質性病變:顳葉腫瘤或局限性炎症、腦血管病、癲癇以及血管性頭痛、炎症、變性疾病、顱腦外傷,癲癇等。

2016年07月25日 16:54

臨床表現:1、周圍性眩暈由內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經顱外段(在內聽道內)病變引起的眩暈為周圍性眩暈,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點為: ①眩暈為劇烈旋轉性,持續時間短,頭位或體位改變可使眩暈加重明顯。②眼球震顫:眼震與眩暈發作同時存在,多為水準性或水準加旋轉性眼震。通常無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變,數小時或數日後眼震可減退或消失,向健側注視時眼震更明顯。頭位元誘發眼震多為疲勞性,溫度誘發眼震多見於半規管麻痹。③平衡障礙:多為旋轉性或上下左右搖擺性運動感,站立不穩,自發傾倒,靜態直立試驗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傾倒。④自主神經症狀:如噁心、嘔吐、出汗及面色蒼白等。⑤常伴耳鳴、聽覺障礙,而無腦功能損害。2、中樞性眩暈是指前庭神經核、腦幹、小腦和大腦顳葉病變引起的眩暈。特點:①眩暈程度相對地輕些,持續時間長,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閉目後可減輕,與頭部或體位改變無關。②眼球震顫粗大,可以為單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準、旋轉型,可以長期存在而強度不變。眼震方向和病灶側別不一致,自發傾倒和靜態直立試驗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礙:表現為旋轉性或向一側運動感,站立不穩,多數眩暈和平衡障礙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經症狀不如周圍性明顯。⑤無半規管麻痹、聽覺障礙等。⑥可伴腦功能損害,如腦神經損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癱、球麻痹、肢體癱瘓、高顱壓等。常見眩暈症:1、耳石症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后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可見顯著眼震,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2、梅尼埃病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態,伴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個別呈持續狀態,連續數日。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後眩暈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2016年07月25日 16:54

眩暈易混淆的症狀:不偏向一側,無旋轉的眩暈:有一種眩暈只有頭昏眼花、頭重腳輕,也可有搖晃不穩,甚至跌倒,但不偏向一側,無明確的周圍環境或自身旋轉的運動感,也不出現眼球震顫,稱為假性眩暈,或非系統性眩暈。良性陣發性體位性眩暈的主要的症狀就是你會感覺到眩暈或者傾斜而你本身並沒有轉或者傾斜。在你以一定速度移動頭部的時候會產生,如在床上翻轉,迅速轉動頭部,迅速彎腰,頭部的迅速歸位等。良性陣發性體位性眩暈經常持續1-2分鐘,它可以使比較輕微的,也可以表現的非常嚴重讓你感覺到胃部的不適,嘔吐。有時甚至發現自己很難站穩或行走,失去平衡感。體位性眩暈的症狀特點:頸椎、胸椎、尾椎是身體的一個縱軸。縱軸體位位置的變化。例如起床、躺下、翻身會出現眩暈。以頭昏為主的眩暈: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視覺識別障礙性眩暈是中毒性眩暈的症狀。病人走路常出現頭位元強直並向前方直線行走,稱為視覺識別障礙性眩暈。耳源性眩暈:系指前庭迷路感受異常引起的眩暈。當發生迷路積水(梅尼埃綜合征),暈動病(暈舟車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經炎或損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體位平衡障礙,發生眩暈。由於前庭核通過內側束與動眼神經核之間有密切聯繫,因此,當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時,常發生眼球震顫。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複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