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護理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護理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於創傷、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點,為肺泡內氣體和肺毛細血管內血液之間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發生障礙,並表現為嚴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時應迅速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積極治療原發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護理。(一)保證呼吸道通暢,改善肺泡的氣體交換1,正確使用各種通氣給氧裝量應用鼻導管給氧要使導瞥與鼻前庭密切連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對於嚴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對用鼻導管給氧者,要插入足夠深度,並應固定好,切忌脫落。面罩給氧簡便,病人易於接受。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調節氧氣流量,控制給氧濃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應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產生的影響。對應用呼吸機的病人,對各種通氣型式的改變,應常規為病人作血氣分析。隨時記錄呼吸支援方式、血氣分析結果,並及時處理報警指示出現的問題。2.防止下呼吸遁細菌污染對用鼻導管給氧者,應保持鼻腔清潔,每12小時置換消毒鼻導管,以防感染。對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套管者,應及時清除導管內分泌物。吸痰操作時應注意避免對呼吸道和通氧裝置的污染。每天應更換濕化器中液體。呼吸套管應1人1套。1—3天更換,不應反復使用。(二)加強血液動力學的監護,保證組織血液的有效灌注(1)保障充足血容量為機械通氣提供安全條件。對血容量不足者應加快輸液速度,以保證肺泡通氣量與肺血流量的比例協調。(2)嚴密觀察血壓、中心靜脈壓、心率、心輸出量,並詳細記錄。對其它重要生命體征和臨床特徵應每1小時觀察記錄1次。(3)在保證病人血容量的同時,嚴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輸液可能發生的超負荷輸液,嚴格記錄每12—24小時液體和電解質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腫或全身水腫的形成。(三)加強一般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改換體位,防止痰液瘀積、肺不張、感染及褥瘡。
1.飲食護理,鼓勵呼吸衰竭患者多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應按胃管護理要求)。 2.保持病室整潔、通風,每日2次。 3;保持呼吸道通暢 (1)鼓勵患者咳嗽、咳痰,更換體位和多飲水。 (2)呼吸衰竭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幫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氣道患者,應加強濕化吸 (3)神志清醒者可每日2—3次做超聲霧化,噴霧吸入,每次10~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