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下肢
你好,做好皮膚護理,陰部護理,定時翻身,擦拭身體,防止癱瘓肢體長期受壓,防止泌尿感染,定期排尿。
一般表現 腦癱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為:(1)早期表現:①精神症狀:過度激惹,經常持續哭鬧,很難入睡。對突然出現的聲響及體位改變反應劇烈,全身抖動,哭叫似驚嚇狀。②餵養困難:表現為吸吮及吞咽不協調,體重增長緩慢。③護理困難:穿衣時很難將手臂伸入袖內,換尿布時難以將大腿分開,洗澡時腳剛觸及浴盆邊緣或水面時,嬰兒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並伴有哭鬧。(2)運動功能障礙:均表現為:①運動發育落後:包括粗大運動或精細運動遲緩,主動運動減少。②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亢進、肌強直、肌張力低下及肌張力不協調。③姿勢異常:靜止時姿勢如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四肢強直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活動時姿勢異常如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痙攣性截癱步態,小腦共濟失調步態。④反射異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延緩出現以及Vojta姿勢反射樣式異常,Vojta姿勢反射包括牽拉反射、抬軀反射、Collin水準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懸垂反射。
治療的目的是利用各種綜合治療措施糾正異常的運動和姿勢,減輕傷殘程度,促進患兒正常發育。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長期康復。1.康復治療 針對腦癱患兒的現有能力進行功能障礙評定,制定適合小兒特點的訓練方案,並備有訓練的設施。功能訓練包括:(1)運動療法(physical therapy,PT):主要訓練粗大運動,特別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機械、物理手段改善殘存運動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勢反射,誘導正常的運動發育。常用:①波巴斯(Bobath)法(又稱神經發育治療法):阻止異常的姿勢反射活動,促進正常的姿勢反射產生,發展正常的運動能力和自動反應能力。②伏易得(Vojta)法:通過刺激腦癱患兒身體的一定部位,使患兒產生翻身和匍匐爬行兩種反射運動模式,最終使這些反射運動變為主動運動,這些匍匐爬行視為人體所有協調運動的先導。③派托(Peto)法:集體訓練的引導法,把生理條件相似的患兒放在一起,包括粗動作訓練、感覺運動、自助技能訓練和特殊教育。(2)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訓練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協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以提高日後的職業工作能力。(3)語言治療(speech therapy,ST):包括發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對於語言功能障礙要爭取在語言發育關鍵期前進行。個例訓練與集體訓練相結合。視覺障礙及時糾正,聽力障礙儘早配備助聽器。(4)物理治療:包括電療、水療等,特別是在水中能產生更多的自主運動,肌張力得到改善,並增加患兒學習自信心。必要時配備合適的矯形器。(5)祖國醫學:應用針灸、推拿、按摩等進行康復治療。2.外科矯形 適用于步態趨於成熟的小兒(6~10歲)進行。主要適應證為痙攣性腦癱患兒,目的在於矯正畸形、改善肌張力、改善肢體平衡。手術包括肌腱手術、神經手術、骨關節手術等。3.家庭教育 提倡家庭成員的參與康復治療。應加強患兒父母教育,學習功能訓練手法及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方法;全面關心患兒,注意合理營養和護理。4.藥物治療 目前尚未發現治療腦癱的特效藥物,僅為對症治療,如為緩解手足徐動型的多動,可試用小量安坦;緩解肌痙攣可用巴氯芬、肉毒素A、丹曲林、苯二氮卓類等,降低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幅度和運動功能;合併癲癇者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食療方:甘草小麥大棗湯配料:甘草10克、大棗5枚、小麥10克制作:將3藥用冷水浸泡後,用小火煎煮,半小時為1煎,共兩煎,合併煎液用法:每日2次,早晚溫服,喝湯食棗功效:健脾益氣,平燥緩急,可降低大腦興奮性,使人易於進入睡眠狀態
預防護理針對腦癱病因可發生在出生前,圍生期及出生後,預防措施應貫穿始終,重點預防措施:①孕期宮內感染;②早產;③多次妊娠;④低出生體重;⑤出生時或新生兒嚴重缺氧、驚厥、高膽紅素血症及腦出血等。
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簡稱腦癱,是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並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