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即面部一側抽搐(個別人出現雙側痙攣),精神越緊張、激動痙攣越嚴重。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形成,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髮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症狀表現上區分出來。原髮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1)藥物治療:傳統的藥物治療多採用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和安定等,其他藥物,如卡巴酚酊、非氨酯等,據報導對某些HFS有特效,但尚不足以推廣應用。(2)封閉治療:以往藥物治療HFS效果不佳時,臨床可採用酒精進行局部封閉,但往往導致面癱,且易復發。近幾年,肉毒桿菌毒素A被廣泛應用於HFS的封閉治療。與酒精封閉相比,完全性面癱發生的比例小,作用持久。90%以上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藥效可維持3~4個月。其副作用為眼球發幹、上瞼下垂及輕度面癱等。其毒性具有劑量依賴性,可產生稱為“燃點現象”的精神過敏。另外,對於植物神經系統也有影響。可導致心慌、心悸和血壓升高等。當與其他損害神經肌肉接頭的藥物合用時,毒性作用增大,治療HFS時推薦使用小劑量(12.5u)、多次(3~4次/年)、間歇性應用BTA。 而中醫效果不確定。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發病多因人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腠理不固,風邪挾痰入中面部陽明少陽之經,致使顏面肌腠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利,肌肉筋脈失於濡養,故致面肌拘急弛縱。因此,其形成以虛、風、痰、血瘀四者為基本病理基礎,正氣虛為病之本,風、痰、瘀為病之標。面肌痙攣的病機初起系顏面經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正邪相搏,邪氣橫竄顏面經絡,氣機不暢,經絡痹阻以致面肌抽搐痙攣。有的邪氣入侵日久,治療失當,津液不行,壅為痰濁,痰瘀搏結久治不愈,形成正虛邪實,虛實夾雜之頑疾。故治療本病的基本大法是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 中藥配和針灸按摩是治療此病的最好方法,具體要檢查後對症施治。另外,面肌痙攣患者在患病期間應注意:1、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2、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鬆,勞逸適度,充足睡眠。3、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4、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5、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