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失血性貧血的症狀?有哪些表現?謝謝解答。
一般表現 輕度失血的新生兒出生時並無症狀。分娩時發生的急性經胎盤失血,出生時新生兒貧血不明顯,但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與蒼白窒息鑒別,前者給氧症狀不能緩解,後者吸入氧後症狀緩解。新生兒生後隨著細胞外液不斷進入血液迴圈以代償低血容量,24h後病兒可出現貧血,但無肝脾腫大。宮內慢性失血者,出生時即有顯著貧血,除蒼白外,其他症狀常不明顯,甚至Hb低至40~60g/L症狀仍較輕微,但可有肝脾腫大。嚴重的病例可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兒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增高,血清鐵減少。出血速度不同的表現:(1)慢性失血:多為產前失血,顯著蒼白但呼吸窘迫不明顯,偶見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有肝脾腫大。急、慢性失血的臨床特徵。(2)急性失血:多為產時失血,生後不久蒼白、煩躁不安、呼吸淺快、不規則甚至呼吸窘迫、心動過速、脈搏細弱。出血量多時有休克症狀,一般無肝脾腫大。
(1)產前失血:發生胎-母輸血時,偶見胎、母血型不合,孕母可出現輸血反應,如寒戰、發熱、甚至急性溶血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2)頭顱血腫:又稱骨膜下血腫,常位於一側或兩側頂骨部,局部皮膚不腫,不變色,由於骨膜下出血緩慢,血腫多在生後數小時或2~3天才明顯,1周內達最大範圍,以後漸吸收縮小。血腫界限清楚,不越過骨縫,有波動感,局部皮膚顏色無改變,借此可與產瘤(先鋒頭)及帽狀腱膜下血腫鑒別,後兩者的範圍均可超越骨縫,產瘤出生時即發現,界限不分明,壓之柔軟且可凹,無波動感,局部皮膚可呈紅或紫色;頭顱血腫與帽狀腱膜下血腫的鑒別見下文。頭顱血腫位於枕骨部位者,需與腦膜膨出鑒別,後者捫之隨呼吸有起伏感,頭顱X線片可見局部顱骨有缺損,而頭顱血腫顱骨完整,偶見顱骨有線樣骨折。巨大頭顱血腫可致失血性貧血及高膽紅素血症。頭顱血腫吸收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個月左右消退。吸收時先在血腫邊緣形成隆起的骨化的硬邊,中央凹陷,呈火山口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