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要症狀。它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結核病、消化不良及長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厭食症的主要原因(僅占9%)。但是,大多數小兒厭食症不是由於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合理的飲食制度、不佳的進食環境及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兒厭食症的(非疾病)原因 飲食無規律,無固定進食時間,進食時間延長或縮短,正常的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 片面追求高營養,肉蛋奶無節制地填喂,損傷胃腸,引起消化不良。 零食不斷,嘴不停,胃不閑,導致胃腸道蠕動和分泌紊亂。 飲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熱量,使血糖總是處於較高水準而不覺饑餓。 進食環境差,邊吃邊玩,或進食時家長逗弄、訓斥,使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不能形成優勢的興奮灶。 家長過分關注孩子進食,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以拒食作為提條件的籌碼。 運動不足,代謝減少,胃腸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 服藥太多或濫用保健補品,增加胃腸消化吸收的負擔。 其它:生活不規律、睡眠欠充足、過度疲勞、便秘、身體不適等,也是厭食不可忽視的原因。
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血漿蛋白低下時,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生素等。由於患者長期不進食,胃腸功能極度衰弱,因此進食應從軟食、少量多餐開始逐漸增加,不能急於求成;適當給予助消化藥:胃酶合劑、多酶片、乳酶生等。也可用小量胰島素促進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復。患者的體重以每週增加1.0~1.5公斤為宜。需請有經驗的專科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包括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培養處理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此外,對健康體魄的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有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