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腎母細胞瘤
問題 【混合瘤】 【歸檔】 16年07月23日

腎母細胞瘤

問題描述 鄰居家有個小男孩,經常發燒,噁心,經常腹脹,去醫院檢查 得知是一種叫做腎母細胞瘤的病,想知道這是一種什麼病,發病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該怎樣治療預防?腎母細胞瘤早期症狀?該怎樣治療預防?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23日 09:34

腎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多見的惡性實體瘤之一。1814年Rance最先描述該類腫瘤,Max Wilms於1899年進一步描述其特點,故稱Wilms瘤。在文獻上稱謂此瘤的名稱多達80餘個,反映出對該腫瘤認識過程的複雜性。常用的名稱包括腎混合瘤、腎胚胎瘤、腺肌肉瘤。

2016年07月23日 09:34

症狀體征1.腹部腫塊 進行性增大的腹部腫塊是最常見的症狀,常在為患兒穿衣或洗澡時偶然發現。腫塊較小時無明顯症狀,不影響患兒營養及健康,易被忽視。腫瘤巨大時可產生壓迫症狀,可有氣促、食欲不振、消瘦、煩躁不安等表現。腫塊位於上腹季肋部一側,表面光滑,中等硬度,無壓痛,早期可稍有活動性,迅速增大後,少數病例可越過中線。2.腹痛 約有1/3患兒出現,程度從局部不適、輕微疼痛到絞痛、劇烈疼痛不等,如果伴有發熱、腹部腫物、貧血、高血壓常提示腎母細胞瘤包膜下出血。很少有繼發於瘤體腹腔內破裂導致的急腹症者。3.血尿 約25%患兒有鏡下血尿,肉眼血尿見於10%~15%患兒。血尿出現與腫瘤侵入腎盂有關,不作為腫瘤的晚期表現。4.高血壓 約30%~63%病例出現,可能由於腎血管栓塞或腎動脈受壓缺血,產生腎素所致。有的作者認為腫瘤細胞可以產生腎素,與近球細胞瘤相似,一般在腫瘤切除後恢復正常。5.轉移症狀 下腔靜脈梗阻在肝靜脈以上可有肝大及腹水,如侵入右心房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臟雜音。血行轉移可播散至全身各部位,而以肺轉移為最常見,可出現咳嗽、胸腔積液、胸痛、低熱、貧血、惡病質。6.腎外腎母細胞瘤 罕見,可位於腹膜後或腹股溝區,可成為複合畸胎瘤的一部分,其他部位包括後縱隔、盆腔及骶尾區。7.全身症狀 無力、疲乏、煩躁、體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發熱亦較常見。

2016年07月23日 09:34

手術治療 對各期腎母細胞瘤,均應手術切除。一般採用經腹部切口,充分暴露,術中減少對腫瘤的牽拉和搬動,從而避免因手術導致腫瘤擴散。手術時將腫瘤連同鄰近組織和局部淋巴結作整塊切除。若腎靜脈或下腔靜脈有瘤栓,取出瘤栓。若手術切除有困難,可行姑息性手術,腫瘤殘留區域放置金屬夾作術後放療標記。對雙側腎母細胞瘤,一側腎臟作根治性切除,另一側作腎部分切除術。

2016年07月23日 09:34

.放射治療 腎母細胞瘤大多對放療敏感,術後放療可提高療效。也可術前放療,使腫塊縮小,隨後手術切除。過去術前放療用於巨大腎母細胞瘤,6~8天內給8~12Gy(800~1200rad),2周內可見腫瘤縮小,減少術中腫瘤破裂可能,但未經手術確診前行放療有盲目性,故隨著化療的進步,術前照射已較少應用。手術後48h放療與術後10天開始放療相比,療效無明顯差異。早期給放療並不影響傷口癒合。但不宜晚於10天,否則增加局部復發機會。凡Ⅰ期組織分化良好者可不作術後照射,組織學不好的術後1~3天即開始照射,Ⅱ、Ⅲ期腫瘤手術後照射20Gy(2000rad)。Ⅲ期有腹內擴散者行全腹照射,對側腎應保護,否則影響腎臟功能。如有殘留腫瘤,則局部追加5~10Gy (500~1000rad)。1歲以內照射10Gy(1000rad),以免影響發育。

2016年07月23日 09:34

雙側腎母細胞瘤的治療 雙側腎母細胞瘤占4.2%,前後發病占1.6%,45%患者伴其他發育異常(單側4%),間歇可長達10年。雙側腎母細胞瘤多數細胞分化好,前後發病的預後不如同時發病者。有統計,同時發病生存率達87%。前後發病者則為40%。因此建議經腹腔探查,如為預後好的組織結構,僅做活檢,包括取淋巴結活檢,如能保留患腎在2/3以上,也可切除活檢,三藥聯用加放療15Gy(1500rad),6個月內再次手術探查,如不能切除,繼續化療,6個月內第3次手術探查,需用監測。一般不主張雙腎切除後行腎移植,預後並不比姑息治療配合化療、放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