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血管瘤圖片
問題 【整形】 【歸檔】 16年08月02日

血管瘤圖片

問題描述 請問有五、六年時間的血管瘤,是長在肝上面的,可能有圓珠筆筆心大小,最近一次照片跟前幾年照的是同樣大小,沒有長大,但是最近肝的位置有些痛,這樣嚴重嗎?這種情況可以做手術去除嗎?會有危險嗎,要是不做手術,平常要注意些什麼嗎?
網友回答
2016年08月02日 11:39

您好,如果確診是肝血管瘤,那麼在5個公分一下都可以不用手術或者採取其它的治療措施,平時注意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血管瘤受體內激素水準的影響面積可能會增大,而情緒的好壞則可能引起激素水準的波動。本來肝血管瘤就是一種良性腫瘤,對人體沒有太大的危害,可以放寬心,每半年彩超複查一次即可。

2016年08月02日 11:39

血管瘤(Angiomas )是血管、淋巴管管壁,或其周圍組織的細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面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從本質上可分為兩種:一種系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一種系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

2016年08月02日 11:39

疾病分類 編輯一、按血管瘤的發病部位分血管瘤由血管組織發生的腫瘤稱為血管瘤,其中80%屬先天性的。血管瘤屬於良性,生長緩慢,很少惡變。1.毛細血管瘤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又稱葡萄酒色斑,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毛細血管擴張畸形。後天獲得性發病者極少。因常發生於顏面部或口腔粘膜及頜骨,臨床表現為皮膚粘膜紅斑或組織增生樣紅色斑塊。影響容貌或伴隨出汗,組織溫度升高或長期反復失血。2.海綿狀血管瘤一般由小靜脈和脂肪組織構成。它的形態和質地均像海綿,故而得名。多數生長在皮下組織內,也可生長在肌肉內,少數可在骨或內臟等部位。皮下海綿狀血管瘤可使局部輕微隆起,皮膚顏色正常或呈青紫色,腫塊質地柔軟而境界清楚。3.蔓狀血管瘤多見於四肢,口腔頜面部的常見於顳淺動脈所在的顳部或頭皮下組織,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狀,局部皮膚呈暗紅或是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4.淋巴血管瘤是擴張的、內皮細胞增生的淋巴管和結締組織所共同構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內含淋巴液、淋巴細胞或混有血液。按照構成組織的淋巴管腔隙的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為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和囊狀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好發部位為舌、唇、頰、頸。大多數在出生時或1歲以內發病,但也有遲發者或老年發病。(1)毛細淋巴管瘤表現為群集,深在,張力性水皰,組成斑片狀,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常見於頸部、上胸部、肢體近端等處。單個水皰大小在1-3mm,一般不超過1mm,內容物似黏液。有時帶有血性水皰,呈淡紫或暗紅色。水皰下方的皮下組織有輕度的彌散性水腫,偶見整個肢體腫脹。有些水皰間甚至頂部皮膚可呈疣狀外觀,破後可流出漿液性液體,損害的範圍變異很大。(2)海綿狀淋巴管瘤這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可以很小,但也可以很大,甚至侵及一個肢體。病損為境界不清、海綿狀皮下組織腫塊或彌漫性腫脹,質軟,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無顏色改變。發生在頰部及舌部者多為單純海綿狀淋巴管瘤,而發生在頸、腋、口腔底部及縱隔者以合併囊性者為多見。淋巴管瘤對人體並無害,可以生長得很大造成畸形,甚至死亡。如侵及舌部,可以大得口腔都不能容納,以至舌尖只能突出口腔之外,牙齒及下頜骨水準外移,口腔不能閉合。如發生週期感染、潰瘍、腫脹,結果纖維化而進一步使腫瘤增大。如發生於頭頸部,侵犯口腔底部、氣管或縱隔,可引起呼吸道阻塞而致死。繼發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的損害,可使病損增大而威脅生命,其特點如下。(3)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通常為多房性、張力性皮。下組織腫塊,但不能壓縮,大多發生於頸部,尤其是頸後三角,偶有發生於腋下、腹股溝及腹膜後區者。通常進行性增大,膨脹性擴大,但也可不變大,很少病例還可自然消退。起源於頸後三角者有向頰、耳下腺區域發展傾向,或下達縱隔。在頸前三角者,則傾向於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腫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礙,發生喘鳴聲、吞咽困難或死亡。繼發感染後常伴隨上呼吸道感染,最後引起敗血症。5.草莓狀血管瘤又稱單純性血管瘤,一般出生後3-5周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隨嬰兒成長而增大,數月內增長迅速,直徑可達數釐米,在1年內長到最大限度,以後數年內可逐漸自行消退。損害為一個或數個,高出皮膚表面,表面呈草莓狀分葉,直徑為2-4cm,邊界清楚,質軟,呈鮮紅或紫紅色,壓之可退色。廣泛損害的深部常併發海綿狀血管瘤。此瘤內毛細血管增生,內皮細胞也明顯增生,包體較大,呈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胞質染淡伊紅色,胞核呈不規則橢圓形。增生內皮細胞排列不止一層,呈實性條索狀或團塊狀,有的僅見少數很小而不清楚的官腔。以後發生纖維化。6.鮮紅斑痣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大多數發生於幼兒期,可能的發生率為0.3%-0.5%。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見於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的、一個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的斑片,呈不規則,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偶呈疣狀或結節狀。發生於前額、腦脊膜鮮紅斑痣除有面部單側損害外,還有同側視網膜和腦脊膜血管瘤,可引起青光眼和對側輕度偏癱和癲癇。骨肥大性鮮紅斑痣伴軟組織和骨肥大,常見靜脈曲張和動脈瘺。發生於眼瞼或頰部者常波及附近粘膜。發生於小腿和足部的可出現痛性紫藍色結節或斑塊,並可破潰。7.混合型血管瘤初起時大多為皮膚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斑,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並無異樣,但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於面部及四肢。侵犯範圍有時非常廣,以至於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組織器官都被這種不斷擴展的血管組織所覆蓋,可引起呼吸、飲食、視覺和聽覺等功能障礙。二、血管瘤依人體的結構分:血管瘤依人體的結構分體表血管瘤和體內血管瘤。體表血管瘤分為口腔血管瘤、面部血管瘤、四肢血管瘤、軀幹血管瘤、頭部血管瘤、頸部血管瘤。1、體表血管瘤(1)影響美觀:體表血管瘤可發生於人體表面各部位,但以頜面、頸、軀幹、四肢等部位多為常見,因其顏色多為紅、黑、青且形狀不規則或外凸,或曲張,或蜿蜒等,嚴重影響美觀,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傷害。(2)受外力撞擊、壓迫影響,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3)破壞周圍的組織,引起畸形,影響功能。(4)影響骨骼生長發育異常。(5)瘤體發生潰瘍。(6)肢體嚴重畸形。2、內血管瘤肝內血管瘤實際上是先天性發育異常,由於肝臟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或繼發性血管擴張所致,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其含纖維的多少,可分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其中海綿狀血管瘤最為多見。本病多見於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也可多發,左右肝時均可發生,腫瘤大小不一,小者僅在顯微鏡下才能確診,大者可重達20餘公斤,本病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之久。主要危害有:(1)當腫瘤逐漸增大或壓迫胃腸時,引起上腹部不適,出現腹脹、腹痛、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導致患者內脾胃等正常器官發生變形,破壞其功能形態。(2)位於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3)可轉變惡性血管瘤。(4)肝區疼痛和心理壓力。

2016年08月02日 11:39

臨床表現 編輯血管瘤一、毛細血管型血管瘤,由發育異常的擴張的毛細血管構成。1.多發於顏面部及口腔粘膜。2.不高出皮膚者為鮮紅或紫紅色,周界清,外形不規則,呈葡萄酒斑狀;高出皮膚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楊梅狀。3.壓迫瘤體時由於血液流出瘤體,表面顏色退去,解除壓力後,血液立即充滿瘤體,恢復原有的大小及色澤。二、海綿狀血管瘤,由發育畸形的無數血竇組成。1.藍紫色、柔軟的包塊。2.可壓縮。3.體位元元移動試驗陽性,即瘤體低於心臟平面時瘤內血液回流受阻,瘤體增大,瘤體高於心臟平面時血液回流通暢,瘤體縮小。4.在柔軟的瘤體內有時可捫及靜脈石。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三、蔓狀血管瘤,由血管壁顯著擴張的動脈與靜脈直接吻合而成。1.腫瘤高起呈串珠狀,表面溫度較高。2.捫診有搏動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3.壓閉供血動脈則搏動及雜音消失。

2016年08月02日 11:39

併發症 編輯血管瘤的併發症有潰瘍、出血、感染、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骨骼肌肉損害而造成的肢畸形等。血管瘤的綜合症有:1.骨肥大性靜脈曲張症2.血小板減少血管瘤綜合症3.腦顏面管瘤綜合症4.軟骨發育異常血管瘤綜合症5.Lindon-Von-Hippel綜合症6.Steiner-Vorner綜合症7血管瘤球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