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造影介入護理
冠狀動脈走行在心臟表面,環繞心臟分佈,立體形態類似樹狀,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個體差異大,行走方向各異。正常冠狀動脈主要有兩大分支,即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主幹(LM)起源于升主動脈左後方的左冠竇,行至前室間溝時分為前降支(LAD)和左迴旋支(LCX),也可能在兩者之間發出中間支。前降支通常供應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間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別向三個方向發出,即對角支(D)、右室前支、室間隔支。左迴旋支主要供應左心房壁、左心室外側壁、左心室前後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有鈍緣支(OM)。右冠狀動脈(RCA)開口於升主動脈右前方的右冠竇,供應右心房、右心室前壁與心臟膈面的大部分心肌。主要分支有後降支(PD)、左室後支(PL)等(圖4、圖5)。
冠狀動脈造影術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評價冠狀動脈血管的走行、數量和畸形;評價冠狀動脈病變的有無、嚴重程度和病變範圍;評價冠狀動脈功能性的改變,包括冠狀動脈的痙攣和側支迴圈的有無;同時可以兼顧左心功能評價。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範圍進行介入治療;評價冠狀動脈搭橋術和介入治療後的效果;並可以進行長期隨訪和預後評價。折疊以診斷為主要目的:⒈不明原因的胸痛,無創性檢查不能確診,臨床懷疑冠心病。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頑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發傳導阻滯;有時需冠狀動脈造影除外冠心病。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見於擴張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兩者鑒別往往需要行冠狀動脈造影。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復發心絞痛。
臨床冠心病診斷明確,行冠狀動脈造影可進一步明確冠狀動脈病變的範圍、程度,選擇治療方案。⒈穩定型心絞痛或陳舊心肌梗死,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影響學習、工作及生活。⒉不穩定型心絞痛,首先採取內科積極強化治療,一旦病情穩定,積極行冠狀動脈造影;內科藥物治療無效,一般需緊急造影。對於高危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以自發性為主,伴有明顯心電圖的ST段改變及梗死後心絞痛,也可直接行冠狀動脈造影。⒊發作6小時以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發病在6小時以上仍有持續性胸痛,擬行急診PCI手術;如無條件開展PCI術,對於AMI後溶栓有禁忌的患者,應儘量轉入有條件的醫院。AMI後靜脈溶栓未再通的患者,應適時爭取補救性PCI。對於AMI無併發症的患者,應考慮梗死後1周左右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間隔穿孔等併發症應儘早在輔助迴圈的幫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療。對於高度懷疑AMI而不能確診,特別是伴有左束支傳導阻滯、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
⒋無症狀性冠心病,其中對運動試驗陽性、伴有明顯的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行冠狀動脈造影。⒌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或高度懷疑冠狀動脈中度以上狹窄或存在不穩定斑塊。⒍原發性心臟驟停復蘇成功、左主幹病變或前降支近段病變的可能性較大的均屬高危人群,應早期進行血管病變干預治療,需要評價冠狀動脈。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或PCI術後,心絞痛復發,往往需要再行冠狀動脈病變評價。折疊編輯本段冠狀動脈造影的禁忌證⒈對碘或造影劑過敏。⒉有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⒊未控制的嚴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⒋電解質紊亂。⒌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
冠狀動脈造影術後的常規處理⒈監測患者有無不適,注意心電圖及生命體征等。⒉補足液體,防止迷走反射,心功能差者除外。⒊橈動脈穿刺徑路在拔除鞘管後對穿刺點局部壓迫4-6小時後可以拆除加壓繃帶。股動脈入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後,可即刻拔管,常規壓迫穿刺點20分鐘後,若穿刺點無活動性出血,可進行制動並加壓包紮,18-24小時後可以拆除繃帶開始輕度活動。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臥制動後6小時開始床上活動。⒋注意穿刺點有無滲血、紅腫及雜音,穿刺的肢體動脈搏動情況、皮膚顏色、張力、溫度及活動有無異常。⒌術後或次日查血、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心肌酶及心梗三項等。⒍股動脈穿刺的患者第3天出院。-以上的皆是我針對你提出的冠脈造影介入護理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具體的還請詢問專業的醫師,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