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貧血怎麼辦
你好!小兒貧血根據外周血血紅蛋白量和紅細胞數,將貧血分為輕、中、重、極重四度。根據紅細胞平均容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和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將貧血分為大細胞貧血、正細胞貧血、小細胞貧血和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四類,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類。
你好!寶寶貧血病因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類:1.失血性貧血(1)急性失血 如外傷,出血性疾病等。(2)慢性失血 如腸道畸形、潰瘍病、鉤蟲病、腸息肉、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等。2.溶血性貧血(1)紅細胞內在缺陷 ①紅細胞膜缺陷 如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②紅細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紅蛋白合成與結構異常 如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等。(2)紅細胞外在異常 ①免疫因素 存在破壞紅細胞的抗體,如新生兒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②感染因素 因寄生蟲、細菌毒素、溶血素等破壞紅細胞。③化學物理因素 如苯、鉛、砷、蛇毒、燒傷等可直接破壞紅細胞。④其他 如脾功能亢進。
你好!3.寶寶貧血紅細胞生成不足(1)缺乏造血物質 缺鐵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2)骨髓抑制 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等。[1]下面詳細介紹幾種常見小兒貧血的病因:1.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主要特點為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常見於6個月到2歲的小兒。(1)體內貯鐵不足 胎兒期從母體所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後三個月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兒體內貯鐵量約為250~300mg(平均60~70mg/kg)。貯存鐵及出生後紅細胞破壞所釋放的鐵足夠出生後3~4個月內造血之需。如貯鐵不足,則嬰兒期易較早發生缺鐵性貧血。母患嚴重缺鐵性貧血、早產或雙胎致嬰兒出生體重過低,以及從胎兒迴圈中失血(如胎兒輸血至母體或輸血至另一孿生胎兒),都是造成新生兒貯鐵減少的原因。出生後延遲結紮臍帶,可使新生兒多得35mg鐵。
你好!(2)寶寶貧血鐵攝入量不足 飲食中鐵的供給不足為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鐵量均低,不足嬰兒所需,如單用奶類餵養又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則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由於長期腹瀉、消化道畸形、腸吸收不良等引起鐵的吸收障礙時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3)生長發育快 隨體重增長血容量相應增加,生長速度愈快,鐵的需要量相,對愈大,愈易發生缺鐵。嬰兒至一歲時體重增至初生時的3倍,早產兒可增至5~6倍,故嬰兒期尤其是早產兒最易發生缺鐵性貧血。(4)鐵的丟失或消耗過多 食物過敏、腸息肉、美克爾憩室、鉤蟲病等也可引起腸道失血。失血1ml就相當於失鐵0.5mg,長期小量失血都是發生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長期反復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貧血。
你好!2.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缺乏維生素B12和/(或)葉酸所致的一種大細胞性貧血。臨床特點為貧血、神經精神症狀、骨髓中出現巨幼紅細胞、用維生素B12和/(或)葉酸治療有效。維生素B12和葉酸都是細胞DNA合成所必須的物質,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這兩種物質可引起貧血,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故常見於素食乳母餵養或胃腸道吸收障礙的小兒。葉酸廣泛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葉酸,故葉酸缺乏常見於僅以羊奶餵養或嚴重營養不良、腸道吸收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