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結腸炎我該怎麼治療?
您好!結腸炎的藥物治療: (一)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 5-ASA)適用於期和輕、中度活動期病人。SASP在結腸內由細菌分解為5-ASA與磺胺吡啶。後者能引起胃腸道症狀和白細胞減少、皮疹和精液異常而導致不育等不良反應;而前者則是SASP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減輕其炎症。一般認為SASP不能預防結腸炎復發。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激素的作用為穩定溶酶體酶,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化學趨向性及吞噬作用,並能影響細胞介質的免疫反應。常用於中、重症或暴發型患者。治療劑量為潑尼松(強的松)40 -60mg/d,用藥10 -14天,有75%一90%患者症狀緩解,以後可逐漸減量至5一15mg/d,維持2-- 3個月。對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靜滴氫化可的松200 -400mg/d或甲基強的松龍48mg/d或ACTH 40-60u/d,14天后改口服潑尼松維持。由於皮質激素的嚴重副作用和無益於預防,因此一般主張在急性發作控制後儘快撤掉。10%一15%病人在完全停用激素後症狀復發而需長期口服潑尼松10 -15mg/d以控制病情,也可採用隔日口服潑尼松或合用SASP或s-ASa作為維持治療。對直、乙結、降結腸病變可採用藥物保留灌腸,如氫化可的松唬珀酸鹽100mg, 0 . 5%普魯卡因100m1,加生理鹽水100m1;緩慢直腸滴人,每晚1次;也可與SASP,s-ASA或錫類散等藥物合併使用,妊娠期也可應用。用藥過程中應警惕腸穿孔、大出血、腹膜炎及膿腫形成等併發症。 (三)其他藥物對磺胺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無效者,可改用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6-琉嘌呤(6MP)、環胞素、FK506等,也可合用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干擾素、轉移因數、卡介苗及免疫球蛋白等;此外,甲硝唑(滅滴靈)、廣譜抗生素、分離的丁細胞和單克隆抗體等也可應用,但上述各藥的療效評價不一。 硫唑嘌呤和6MP能競爭抑制嘌呤核糖核甘酸的生物合成。硫唑嘌呤在體內代謝為6MP,對難治性結腸炎有誘導緩解,促進瘺管閉合並減少激素用量的作用;對潰瘍也有誘導和維持緩解作用。常用劑量為每日1. 5mg/kg,如同時應用別嘌醇,劑量可減半。平均起效時間為3個月,如用藥半年未見效,可停藥。副作用有胰腺炎,骨髓抑制,過敏性肝損傷等。因有誘發腫瘤可能,不宜用於腫瘤高危人群,也不宜用於妊娠婦女。 環胞素能抑制細胞因數,對耐藥的結腸炎是否有效說法不一。有報告短期口服有利於瘺管癒合。 氨甲蝶吟是葉酸拮抗劑,適用於難治性病變,急性CD肌肉注射25mg,每週1次,連續12周,4/5患者臨床症狀及內鏡檢查改善。患者在上述治療有效後改為口服15mg,每週1次,每月減2.5mg,至每週7. 5mg, 3/4左右患者有效,在治療劑量下對骨髓抑制不明顯。 甲硝唑除抗菌作用外,尚有免疫調節作用,主要用於回結腸和結腸CD,常用劑量每日10---15mg/kg,因有噁心、納差、頭暈、外周神經炎等副反應,因此宜從小劑量開始,維持劑量100--200mg/d,如6個月無效可停藥。對小腸CD的療效評價不一。 抗生素 (四)腸道細菌感染疾病的嚴重性及復發有密切關係,細菌的過度生長,特別是有併發症者,如膿腫、痰管、盲袢等會致疾病惡化。甲硝唑能對抗厭氧菌破壞腸黏膜的作用.減輕疾病的活動指數,對難治性肛周膿腫治療12個月後,80%傷口癒合良好,但減量後易復發。目前也有環丙沙星、克拉黴素成功治療的報導。 (五)腸道益生菌 腸道內正常菌群,特別是混合型(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製劑對改善結腸炎有積極意義。有報導對SASP和5一ASA過敏及不能耐受者使用腸道益生菌,12個月後75%患者仍可保持緩解狀態,糞便中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含量增高,pH值明顯下降。但由於結腸內細菌較多,微生物作用複雜,對其值得深入研究。
建議注意飲食,生活規律,禁辛辣食物及煙酒,用整腸生長期治療,調整腸道菌群,改善症狀,必要時腸鏡檢查,明確診斷。
分析:該情況可以考慮是慢性結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