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的正常值及解毒方法
正常人尿汞含量0-0.01mg/L,尿肌酐7.1-17.7mmol/24h,尿汞和血尿測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體內汞的吸收量,但常與汞中毒的臨床症狀和嚴重程度無平行關係。尿汞正常值因地區而異,國內尿汞正常上限值雙硫腙熱硝化法一般不超過0.25μmol/L(0.05mg/L)或原子能吸收法不超過0.1μmol/L(0.02mg/L)。血汞正常上限值為1.5μmol/L(0.03mg/dl)。口服汞化合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應立即洗胃。也可先口服生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導瀉用50%硫酸鎂。在洗胃過程中要警惕腐蝕消化道的穿孔可能性。常用汞的解毒劑有以下幾種: 一、二巰丙磺鈉 其巰基可與汞離子結合成巰-汞複合物,隨尿排出,使組織中被汞離子抑制的酶得到複能。急性中毒時的首次劑量為5%溶液2~3ml,肌肉注射;以後每4~6小時一次,每次1~2.5ml。1~2天后,每日一次,每次2.5ml。一般治療一周左右。必要時可在一月後再行驅汞。常見副作用有頭暈、頭痛、噁心、食欲減退、無力等,偶而出現腹痛或低血鉀,少數患者出現皮疹,個別發生全身過敏性反應或剝脫性皮炎。 二、二巰丙醇 其藥理作用與二巰丙磺鈉相似。首次劑量為2.5~3.0mg/kg體重,每4~6小時,深部肌肉注射一次,共1~2天。第3天按病情改為每6~12小時一次;以後每日1~2次。共用藥10~14天。常見副作用有頭痛、噁心、咽喉燒灼感、流淚、鼻塞、出汗、腹痛、肌肉痙攣、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皮疹和腎功能損害等。小兒易發生過敏反應和發熱。 三、乙醯消旋青黴胺(N-Acetyl-D、L-penicil-lamine) 其對腎臟的毒性較青黴胺小,每日劑量1g,分4次口服。副作用有乏力、頭暈、噁心、腹瀉、尿道排尿灼痛。少數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過敏反應和粒細胞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