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尿素臨床意義

尿素臨床意義

問題描述 尿素檢查的原理及臨床意義?有哪些注意事項?請具體分析一下,謝謝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血尿素測定是檢查排尿功能的方法,受到高蛋白飲食、消化道出血、創傷、感染、發熱、營養不良或接受類固醇皮質激素治療等影響,正常值3.2-7.0mmol/L,增高見於急、慢性腎炎,重症腎盂腎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如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內出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檢查前需要空腹,檢查前至少三天應飲食清淡,不要飲酒、暴飲暴食或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化驗結果。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器質性腎功能損害:⑴各種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腎腫瘤、多囊腎等所致的慢性腎衰竭。⑵急性腎衰竭腎功能輕度受損時,BUN可無變化,但GFR(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測定不能作為早期腎功能指標。但對慢性腎衰竭,尤其是尿毒癥BUN增高的程度一般與病情嚴重程度一致:腎衰竭代償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腎衰竭失代償期,血BUN〉9mmol/L;腎衰竭期,血BUN〉20mmol/L。2、腎前性少尿:如嚴重脫水、大量腹水、心臟迴圈功能衰竭、肝腎綜合征等導致的血容量不足、腎血流量減少灌注不足導致少尿。此時BUN升高,但肌酐升高不明顯,BUN/Cr(mg/dl)〉10:1,稱為腎前性氮質血症。經擴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3、蛋白質分解或攝入過多 如急性傳染病、高熱、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大手術後和甲狀腺功能亢、高蛋白飲食等,但血肌酐一般不升高。以上情況矯正後,血BUN可以下降。降低:急性腎小管壞死。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兩者分別為含氮的有機物和蛋白質代謝的終末產物,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這些小分子物質從腎小球濾出,故可用作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診斷和過篩指標。當腎小球濾過功能減低時,血肌酐和尿素氮 因瀦留而增高。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尿素氮是人體蛋白質代謝的主要終末產物。氨基酸脫氨基產生NH3,和C02,兩者在肝臟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質代謝產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為28/60,幾乎達一半。通常腎臟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從腎小球濾過後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腎小管內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達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樣,在腎功能損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範圍。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時,血尿素氮的濃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況下,血尿素氮與肌酐之比(BUN/Scr)值約為10.1,高蛋白飲食、高分解代謝狀態、缺水、腎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腎小球腎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達20~30;而低蛋白飲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時可稱為低氮質血症。正常成人空腹BUN為3.2-7.1mmol/L(9-20mg/d1)。各種腎實質性病變,如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內占位性和破壞性病變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多腎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腎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1)即為尿毒癥診斷指標之一。較易受飲食、腎血流量的影響,如有蛋白質分解因素—感染,腸道出血、甲亢等可使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時,尿素氮逐步升高,一般情況下血尿素氮與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升高的原因有胃腸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組織分解增強(燒傷、高熱、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等),多為腎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見於蛋白質攝入過少,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