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個月的寶寶
針對這些,給鵬鵬媽媽一些建議: 1.先檢討自己對寶寶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發展狀況,要求處於行走敏感期的孩子安靜顯然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 2.要多觀察孩子,要讓他感覺到媽媽是重視他的。孩子需要被關注。 3.給寶寶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並作給他看。 4.不要強調孩子的錯誤,孩子會更喜歡重複被人強化的事,你越是說“打人不好”.“不許**”,反而給孩子了提示,他會更喜歡重複。可以用表情和搖頭或手勢告訴這樣不對,媽媽生氣了。 5.不太重要的事,如穿什麼衣服啊,想玩什麼玩具啊,滿足寶寶的要求吧,寶寶會感到尊重和愛。 6.涉及原則的問題,如吃飯不能看電視,一定說到做到,不能妥協。 7.如果寶寶要求,不要把重點放在拒絕上,而是放在引導上,不要說“不許上樓梯”,而是“我們去玩球吧?”轉移注意力對兩歲以前的寶寶還是很有效的。 8.實在不行的時候,才用冷處理,讓寶寶在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待一會,孩子發現哭也沒用的時候,就會要求別的事了
有時孩子哭鬧是因為家長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他探索學習的機會。15個月的寶寶喜歡拿著東西到處走動,喜歡探索新的空間如抽屜,櫃子等,喜歡擺弄細小物品,喜歡反復重複一些動作(如:穿插,舀,倒,擰。)這是孩子在鍛煉自己的精細動作和生活技能。有時家長會認為孩子在搗亂破壞,批評甚至阻止孩子,當然會遭到孩子的反抗。
有時孩子哭鬧只是想引起家長的注意,不要以為孩子是無理取鬧,這是孩子在尋求親子依戀,這時媽媽應給寶寶足夠的關注,讓寶寶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 有時孩子哭鬧是因為外界因素的發展和他預想的不一樣,比如孩子以為自己能或是會得到東西,結果沒有被滿足,他就會表現得很不滿,哭只是一種表現不滿的方式,如果一哭就被滿足了,孩子就會記住這種方法,下次還會使用。
3.開始拒絕主要監護人的幫助(比如不要媽媽抱,要自己走;吃飯的時候搶勺子,玩玩具不許人干涉。)等等,這是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在極力尋求獨立,並試圖向家長證明。一般這些情況出現都會讓媽媽感到煩躁甚至沮喪,不用擔心,這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一個階段,並且持續到三歲左右就會消失。在這一階段,媽媽可以先觀察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視情況而作相應的對策:
十五個月的寶寶?其實一歲三個月的寶寶是很好教育的,能感覺出來子諾de媽媽是為非常用心的媽媽,建議先瞭解一下十五個月的寶寶的反抗期。嬰幼兒的反抗期從一歲多出現,其主要表現為:1.對所有的建議及命令都說“不”。2.過分的哭泣或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