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多發骨折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

多發骨折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

問題描述 請問多發性的護理診斷怎樣寫和護理措施怎麼寫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你好,和多注意飲食病人可多吃高營養食物和含鈣、錳、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動物肝臟、雞蛋、綠色蔬菜、小麥含鐵比較多;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同時配以雞湯、魚湯、各類骨頭湯等,可選擇性地加入紅棗、枸杞等。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外傷科護理學上有這類內容,請參考!!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搶救及護理 多發開放性骨折病例實施整體護理,對傷後患者全身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處理主要問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治療及處理併發症。術後系統的指導功能練習,與患者溝通給患者以人文關懷。 病例顯示,患者嚴重創傷出現不同程度的合併症,接診患者後,迅速平估患者情況,瞭解患者的全身情況,及時查清患者的神志、呼吸、脈搏、血壓、瞳孔變化。按時測量生命體征;對有貧血、電解質紊亂、凝血功能差者,均應糾正。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行鎖骨下靜脈穿刺,估計失血量(如:骨盆骨折失血約1000~5000 ml,股骨幹骨折失血約500~2000 ml,脛腓骨骨折失血約500~2000 ml,胸部損傷多發肋骨骨折失血約1000~4000 ml,肱骨幹骨折失血約300~1000 ml),擴容、快速輸血,同時給予心電監護、吸氧、CVP、保留尿管記錄每小時尿量,全面評估患者全身情況,制定出有效的搶救和護理措施。 2.1 止血、快速容量復蘇 四肢血管損傷主要指征如肱骨髁上骨折、肘關節脫位、股骨雙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脫位、股骨雙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脫位和骨盆骨折、脫位等。這些部位的骨折和脫位易造成血管損傷的原因為骨折部位與血管臨近,造成骨折的暴力可直接作用於血管,且斷端往往能直接損傷這些伴行血管。另一原因這些部位的血管比較固定,受傷時容易被拉斷或撕裂。大動脈走行部位的開放性損傷,傷口有搏動出血或活動性出血。動脈損傷後遠端皮膚蒼白、發涼、毛細血管充盈減慢或消失,遠端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靜脈損傷,遠端肢體腫脹、青紫、動脈搏動減弱,毛細血管充盈快。局部有大血腫或逐漸增大的血腫,張力高或伴有休克。局部止血的方法有:指壓與包紮止血、局部壓迫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帶止血及穿抗休克褲。骨折給予簡單外固定。局部止血同時給予擴容治療、快速輸血補液可選平衡液,其特點是成分接近細胞外液、大量輸入不會導致電解質的紊亂,可有效補充功能性細胞外液,含乳酸鈉或碳酸氫鈉有緩解酸中毒的作用。粘滯度低能沖釋毛細血管內的血球凝集,疏通微循環,含鈉離子,對休克時的腎小管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腎功能的衰竭。經過以上處理有效地糾正血容量,血壓平穩。 2.2 監測代謝指標,預防肺、腦水腫的發生 傷後68 h出現脂肪栓塞昏迷,嚴重的多發性、粉碎性、開放性骨折脂肪栓塞的發生率達9.4%~20%,有5%~15%的死亡率[1]。行氣管插管呼吸機正壓給氧,加用血漿、白蛋白、速尿、甘露醇脫水減輕肺水腫,監測內環境酸堿平衡、補液、支持等治療,整體的護理,患者昏迷8 d後逐漸蘇醒。 2.3 加強危重患者整體護理 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搶救成功率。機體遭受嚴重創傷後首先是血流動力學紊亂、發生組織的低灌流及缺氧,繼而出現代謝紊亂、凝血功能紊亂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而,對這些病理環節的監測,可以判斷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對治療的反映情況,從而對預後作出估計,對護理、治療措施作出調整。休克患者,輸同型紅細胞2000 ml,血漿800 ml,病情無改善,全面評估患者煩躁不安,尿量每小時少於25 ml,心電監護顯示P 130次/min,R 28次/ min,即查BCA結果血小板6.0 g/L,考慮凝血功能差仍有隱性出血存在,即按醫囑輸血小板2U,經處理後出血得到控制,血壓漸平穩,休克得到改善,經過精心治療和整體護理,患者康復出院。 2.4運用護理程式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 發生骨折時,不但引起皮內、盤骨、臟腑的創傷,而且還會導致精神及心理上的創傷。如果不能及時地發現和處理好這種精神、心理上的負擔,將會影響骨折的癒合。護士要針對患者的複雜心理,及時做好解釋、安慰工作。解除患者思想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全身多發性骨折患者,失血性休克改善後,為確保患者有效地翻身預防褥瘡,做每一項護理操作,包括基礎護理,均作詳細的解釋和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合作。鼓勵傷者要正視圖片資料、實物模型等,消除其緊張焦慮忐忑不安的心理,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4例患者均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