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再見拖延症

再見拖延症

問題描述 再見拖延症我要好好學習,可是拿到手機就各種瞎逛。。然後想著沒事晚點再看書吧。。。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拖延症的認知誤區在於追求完美。所以當你覺得“等一等再辦可能讓事情辦得更好”的時候,問自己一下“現在就辦,是否一樣可以做得一樣好?”如果是,現在就辦吧。即使你確實覺得等一等會辦得更完美,也要提醒自己:“現在就辦,至少可以多辦一點事情,量的積累也可以產生質的飛躍。”拖延症的情緒基礎是焦慮,就是過分擔心可能性不大的威脅。焦慮情緒有其進化上的優勢,有人統計,換焦慮症的人比其他人更少死於意外事故,因為他們總是對周圍保持警覺。但是過度的警覺只是浪費了大量心理資源。當你自己都覺得自己處於無意義的焦慮的時候,要放鬆一下,往往會減少拖延。拖延症的身體基礎是疲勞。當你覺得疲勞的時候,自然會把事情向後拖。疲勞有真的疲勞和焦慮產生的疲勞,前者要靠鍛煉身體,後者要靠科學地放鬆。對於成年人,鍛煉身體帶來的收益不會馬上見效,甚至短期會讓自己更疲勞,應注意堅持,增加有氧運動。除了以上三者——避免完美,解除焦慮,鍛煉身體之外,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往往不會拖延,所以要分清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其實現代社會裡,應該做的事情要多於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應該做的事情太多,又完全抑制了喜歡做的事情,就容易患拖延症。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其實你應該已經發現:拿手機瞎逛的時候,你並非很開心。換言之:並非手機太好玩了才使你拖延,而是“好好學習”太令你害怕了。關鍵是你要知道是什麼使你如此“害怕”好好學習。所有拖延症的患者都不是拖延所有的事情,而是單單拖延某些事情。你一定也會發現,肯定有一些事情你很樂意去做,而且這些事情很重要。所有你拖延的事情都有同時兩個特徵:1 你覺得你必須做好 2 你現在還暫時做不好,或者你自己認為還做不好。反之,1 你如果不覺得你必須做好,那麼可以隨便對付一下,就不會拖延,2 如果你覺得你很擅長,或者很享受做這件事,你也不會拖延。比如你想好好學習,你一定覺得好好學習很重要,並且你在學習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效率很低,或者沒有學好(其實並不一定真的不好,而是你的要求太高)。這樣久而久之,你就建立一種定式思維:學習=挫敗感。於是你會千方百計找機會逃避學習,逃避挫敗感帶來的強烈不舒服。為了打破這種怪圈,也相應從兩方面著手:1 是否必須做好“好好學習”這件事?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並非每次學習必須求全責備,偶爾效率低一些,沒有進展很正常。2 你是否真的每次學習效率很低,收穫很小?——答案是NO,每次學習都會有收穫,不要怕效率低,很多科學家都是花一輩子才完成一件事,關鍵是你去做。你也許和你某些同學比,單位時間沒有他看的書頁書多,做的題數量多。但不代表你真正的效率低,在效率方面,不必做到最好,只要中等,並加以堅持,足夠你脫穎而出。這僅僅是理論上的。為了擺脫拖延症,要一點點來。在你每次要拖延的時候請記住:“做不做”比“做得好不好”更重要。只有你做了,下次才能做得更好。這樣,慢慢就擺脫拖延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