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胃潰瘍與胃糜爛區別

胃潰瘍與胃糜爛區別

問題描述 鏡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我想問一下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和胃潰瘍有區別嗎?想要諮詢一下應怎樣預防及治療!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你好,.胃潰瘍是穿透粘膜肌層,癒合後不可避免地留有纖維瘢痕,表面為一層上皮所覆蓋,粘膜肌層不能再生.胃糜爛的定義是不穿透粘膜肌層,因而癒合後不留任何痕跡.嚴格的說,胃糜爛是指局限於胃粘膜的淺潰瘍.其深度不超過粘膜肌層,建議及時的做個胃鏡檢查,明確病因,如果有胃潰瘍,建議潰瘍患者可多吃稀飯、雞蛋、新鮮蔬果等容易消化、蛋白質和維生素較高的食物,同時服用幫助修復潰瘍面的藥物好醫生康復新液。在每次飯前空腹服用10~15ml好醫生康復新液,其是美洲大蠊乾燥蟲體的提取物的中藥製劑,藥性溫和,能促進表皮細胞生長和肉芽組織增生,加快胃黏膜愈合速度,縮短胃黏膜的修復時間,提高胃黏膜的修復品質,降低潰瘍復發。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建議做個胃鏡檢查,更明確。講究生活規律,注意氣候變化胃潰瘍病人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癒合。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飲食以清淡為主,味重會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薑和胡椒,可暖胃和增強胃粘膜的保護作用。

2000年01月01日 00:00

糜爛性胃潰瘍又稱出血糜爛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急性胃潰瘍、應激性潰瘍等,近年來統稱為急性胃粘膜病變。起病較急,在原發病的病程中突發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及黑糞,單獨黑糞者少見。出血常為間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或休克,伴貧血。出血中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內鏡檢查,特別是發病24~48小時內行急診內鏡檢查可見胃粘膜糜爛、出血或淺表潰瘍,尤以高位胃體部多見。消化性潰瘍是一個大的概念它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而糜爛性胃潰瘍是胃潰瘍的一種.所以你說的只是一種疾病就是糜爛性胃潰瘍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潰瘍與糜爛的區別主要在於潰瘍的黏膜缺損超過黏膜肌層,而糜爛則缺損不超過黏膜肌層。一般從病變的程度和症狀來說,潰瘍比糜爛要嚴重,但從治療方面來講,糜爛的治療並不比潰瘍病的治療效果好,尤其是那些慢性糜爛性胃炎治療起來比較困難。比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病,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及使用胃粘膜保護劑後,症狀控制比較理想,而且復發率較低。而慢性糜爛性胃炎治療,基本上也是予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及使用胃粘膜保護劑和促動力藥後,有一部分病人的症狀控制仍然不是很理想,而且經常由於飲食失調,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就容易發。

2000年01月01日 00:00

胃糜爛與胃潰瘍有所不同.胃潰瘍是穿透粘膜肌層,癒合後不可避免地留有纖維瘢痕,表面為一層上皮所覆蓋,粘膜肌層不能再生.胃糜爛的定義是不穿透粘膜肌層,因而癒合後不留任何痕跡.嚴格的說,胃糜爛是指局限於胃粘膜的淺潰瘍.其深度不超過粘膜肌層,也有人把它認為是胃潰瘍的早期階段或前期階段.(需要指出:並不是所有的胃糜爛都會發展為胃潰瘍,一般稱胃糜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為急性糜爛性胃炎,也有人稱之為出血性胃炎,或急性胃粘膜病變,有時十二指腸粘膜也可出現糜爛,引起出血.)飲食療法是預防和治療潰瘍病和糜爛的重要環節.治療原則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禁食煙酒辣等剌激性食物;以易消化的流汁半流汁飲食為主;平時少食生冷,甜食及容易產酸的食物.也可以採用藥物治療,抑酸劑和胃粘膜保護劑等.

2000年01月01日 00:00

平時避免吃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進食定時定量,必需時少食多餐。這可減少游離胃酸,減輕對胃的腐蝕。另外,進食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保持生活規律。糜爛性胃炎就是胃粘膜糜爛的一種急性胃炎,能夠誘發上消化道出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嘔血以及便血,如果糜爛性胃炎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很容易因為大量失血,出現貧血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失血性休克。長期的胃炎反復發作不加治療,會增加患上胃糜爛的概率。有胃炎的患者要儘早接受正規系統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