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問題描述 我的右腿經常出現疼痛,沒有過外傷,一般是吃完海鮮就會出現疼痛,去看過幾個醫生說可能是關節炎,可是治療了就是沒有效果,懷疑我得了痛風,於是抽血檢驗,檢驗結果是痛風,我簡直暈了,請問痛風應該如何治療和用藥?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慢性疾病的治療 秋水仙堿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決於對藥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輕重)能降低痛風急性發作的次數。當發現急性發作的第一徵兆時,立即額外服用一次秋水仙堿1~2mg,常能制止痛風發作。長期服用秋水仙堿可引起神經病變或肌病。 秋水仙堿不能阻止痛風石造成的進行性關節破壞。然而,無論是用促進尿酸排泄藥物來增加尿酸排泄,還是用別嘌呤醇阻斷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內尿酸鹽濃度下降到正常範圍並長期維持下去,從而防止發生上述關節損傷。在出現嚴重痛風石時,每日並用這二類藥物,可使多數痛風石溶解。總之,凡是具有痛風石,血清尿酸鹽濃度長期>9mg/dl(>0。53mmol/L)或者血清尿酸濃度雖然輕度升高但有持續的關節症狀或腎功能受損者,都是降低血清尿酸鹽治療的指征。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急性發作秋水仙堿的療效一般都很顯著,通常於治療後12小時症狀開始緩解,36~48小時內完全消失。秋水仙堿的用法及劑量是每2小時口服1mg,服到獲得療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現腹瀉或嘔吐為止。嚴重發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對一次發作給予的劑量在48小時內不可超過7mg。該治療常可引起腹瀉。 若消化道對秋水仙堿不能耐受,也可經靜脈給藥,用0。9%氯化鈉溶液將秋水仙堿1mg稀釋到20ml,緩慢注射(>2~5分鐘),24小時內用量不得超過 2mg。預防性口服秋水仙堿同時給予靜脈注射秋水仙堿可引起嚴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堿引起的腹瀉可造成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尤其在老年人可導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