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動脈阻塞
一)全身治療 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酯、糖尿病、血液情況和感染病灶等均應給予相應治療。 (二)抗凝治療 病之初起可謹慎地應用抗凝劑或纖溶製劑,減少血凝,促使纖維蛋白溶解,抗血小板聚集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三)光凝治療 局部光凝與播散性光凝,用以減少黃斑水腫及防止新生血管增殖。以氬鐳射光凝治療的效果為為佳。光凝後,病變區視網膜水腫、滲出與出血均逐漸吸收,並防止了以後產生新生血管的危害。
視網膜動脈阻塞是由於(一)血管病變 靜脈血管壁的改變,高血壓動脈硬化。 (二)血液流變性改變 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增強。血液其他成分的改變,如紅細胞、血小板增多,血漿脂類和蛋白質增加。(三)血管炎症 多見於年青患者臨床表現:(一)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1.症狀 視力下降,可僅能辨識手指數目,或只見到手動,但不似中央動脈阻塞時那樣光感消失。多半在清晨起床時忽然發現視物模糊。 2.眼底 視訊光碟色紅,邊界模糊,整個視網膜滿布出血斑,以後極部最為顯著。主要為淺層火焰狀或條狀,在出血較少或近周邊處也可見到圓形或不規則的深層出血。滲出斑摻雜於出血之間。視網膜水腫,尤以後極部為明顯。視網膜動脈管徑狹窄,可能因反射性功能性收縮或有動脈硬化。靜脈擴張與迂曲。視網膜水腫與出血將血管部分遮擋,黃斑經常受累及。當阻塞不完全時,上述眼底改變的程度較輕,有的阻塞發展緩慢。 3.螢光血管造影 出血遮擋螢光。當淺層出血漸吸收,螢光造影顯示大量毛細血管無灌注區。在發病後約2~3月,螢光造影可顯示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形成,側支迴圈或短路交通支。上述典型表現又稱為缺血型或出血型視網膜靜脈阻塞。當患者眼底出血較少而稀薄,視力較佳,螢光造影未出現毛細血管無灌注,習慣認為是視網膜靜脈不全阻塞,又稱為非缺血型或淤滯型視網膜靜脈阻塞。(二)半側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 患眼視訊光碟上出現兩支中央靜脈主幹,其中一支發生阻塞。視網膜出血、水腫與滲出出現在阻塞靜脈所引流的半側眼底。 (三)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 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臨床上較中央靜脈阻塞為多見。常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