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怎麼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怎麼治療下肢靜脈曲張

問題描述 怎麼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小腿靜脈曲張已經10年,當年由於不慎摔倒,左小腿磕到硬性水泥鈍器上,由於消炎不即使,傷處發青紫,一直浮腫到現在。後經醫院診斷認為屬於靜脈曲張,我就放棄了治療。最近感覺下肢沉重,發脹,走不動路。不知是否一定靜脈曲張?另外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治療?
網友回答
2000年01月01日 00:00

關於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應先通過靜脈造影等有效的檢查手段,明確病因後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可分為三類: (1)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適用於下列情況:①病變局限、程度較輕而無症狀者;②妊娠婦女,鑒於分娩後症狀往往自行消失,可暫行非手術療法;③估計手術耐受力極差者。 (2)硬化劑注射和壓迫療法:採用硬化劑如5%魚肝油酸鈉作血管內注射,由於受到注射部位的限制,絕不能在腹股溝區的大隱靜脈內注射,無法從根本上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單純應用復發率較高,因此僅適用於膝關節以下的單純型病變,亦可作為手術的輔助療法,以處理剝脫不盡而殘留的曲張靜脈。 (3)手術療法:這是處理下肢靜脈曲張的根本辦法。凡是有症狀者,只要沒有禁忌證,如手術耐受力極差等,都應手術治療。臨床最為常用手術方法是曲張的大(小)隱靜脈剝脫術,手術方法基本上分三個步驟:①高位結紮大隱或小隱靜脈;②剝脫曲張的大隱或小隱靜脈;③結紮功能不全的交通靜脈。適用於大(小)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大(小)隱靜脈與深靜脈間交通支瓣膜功能也不全者。從理論上講,單純高位結紮並結紮其分支,即可阻斷深靜脈血的倒流,使曲張靜脈消失,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淺靜脈曲張後,靜脈壁已失去彈性,站立時下肢血液仍能使曲張的淺靜脈充盈,因而單純高位結紮術後效果不好,仍應行剝脫術。術後需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給予穩妥而有一定彈力的壓力,以防止剝脫部位出血;床尾抬高15~20cm,使平臥位時下肢略高於心臟平面,有利於下肢靜脈的回流;鼓勵及早作床上活動,使深靜脈血受肌肉泵擠壓而加速回流,有利於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主要是加強靜脈管壁、保護淺靜脈,具體的措施有:(1)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在增強全身體質的條件下,可起到加強靜脈管壁。(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強體力勞動者,宜穿彈力襪套保護,使淺靜脈能處於萎陷狀態;(3)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應強調做工作體操,或能經常走動,至少多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使腓腸肌能發揮有效的泵作用,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以減輕淺靜脈內的壓力。若已發生下肢靜脈曲張,一定要儘早就診血管外科,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合理的治療方法,以免產生下肢潰瘍等嚴重的併發症。

2000年01月01日 00:00

最常見的靜脈曲張症狀,是當你站起來時,腿部會出現明顯的藍色腫大靜脈,最常見出現這種藍色腫靜脈曲張分期圖大靜脈的地方是在你小腿後面或踝部到腹股溝之間靠腿部內側的任何地方.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有家族史,年紀大(50歲以上),女性(尤其是多產婦),口服避孕藥,長久站立工作(每日大於6小時),肥胖等因素.下肢靜脈曲張發生之初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有人會覺得小腿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疲勞,腿部有沉重感,尤其是站了一整天下來,小腿特別酸痛,腳踝腫脹,把腳抬高後就比較舒服.育齡婦女在來月經之前上述症候最為嚴重.靜脈曲張程度越是嚴重,下肢局部疼痛就越明顯,甚至發生足部血液淤積,腳踝呈現紫色;更嚴重者血液不易回流,會發生色素沉著,濕疹樣皮膚炎,並可能產生淤積性潰瘍,有時會發生靜脈破裂出血.亦有的會沿著靜脈壁產生血塊,發炎,即血栓性脈管炎,表皮會沿著靜脈呈現紅腫,疼痛等症狀,甚至可觸及相當疼痛的結節.若血栓隨血流移至肺臟,有可能發生致命性的肺栓塞症.靜脈曲張又稱“老爛腿”,是靜脈的異常擴張,發生之初,會覺得局部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疲勞感,站立時間長加重,輕度如蚯蚓狀態,嚴重的截肢.大多數的患者靜脈曲張並不嚴重且不需治療,保健與預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靜脈曲張太嚴重時則容易產生反覆潰瘍,感染和出血的現象,誤信偏方與用錯治療方法反而會加重靜脈曲張的症狀.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請教專科醫師給予適當意見.現在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很多,建議你去醫院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