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病初表現為敏感多疑,逐漸發展成妄想,並有泛化趨勢,妄想內容日益脫離現實,有時可伴有幻覺和感知覺綜合障礙。情感和行為常受幻覺和妄想支配,表現多疑、多懼,甚至出現自傷及傷人行為。兒童原發性精神分裂症的預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1.心理社會因素。兒童受到強烈精神創傷如父母離異親人死亡升學未成等生活事件誘發精神分裂症者較為常見而且心理社會因素對於病程的延續及預後也有重要影響。2.病前性格特徵。兒童原發性精神分裂症患兒病前性格多為內向在性格偏異或不健全基礎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增加發病的危險性。3.器質性因素。本症患兒有圍生期損害史較為常見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延遲神經系統檢查有軟體征和腦電圖異常亦較多見近年來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兒誘發電位P300潛伏期顯著縮短及波幅降低;頭顱CT掃描磁共振影像(MRI)等研究結果提示額葉基底節顳葉損害與精神分裂症密切相關。4.遺傳因素。本症患兒家族中有精神病遺傳史的發生率較高(16%~64%)夏鎮夷等(1982)認為兒童精神分裂症的遺傳方式以多基因遺傳可能性為大其遺傳度為70%一級親屬中本症發病率:父母為4.0%;同胸為6.7%有人認為父母同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險性為40%左右;父母之一患本症其子女發生同病的危險率為7%~17%表明遺傳因素具有重要作用。5.生物化學因素。這方面在兒童原發性精神分裂症研究較少,一般認為本症與中樞多巴胺能系統活動過度去甲腎上腺素能功能不足有關有些研究發現本症患兒血漿多巴胺β-羥化酶增高而膽鹼能系統受抑制。
1.急性期治療:由於藥物的靶向性強、作用機制複雜等,患者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加減用藥,不可盲目選擇。 2.慢性期或長期維持治療:原發性精神分裂症離不開患者家屬細緻、全面的護理工作。這個過程是長期而複雜的,因此病人家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以信任和支持與患者一起抗拒“病魔”。 二、環境、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 原發性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療法是根據患者個人的臨床情況、應對能力及個人意願,採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技術,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干預,以減少復發,減少社會應激,增進社會及職業功能。 特色療法:腦神經細胞啟動療法,“腦神經細胞啟動療法”著重疏肝理氣,養心安神,重鎮安神,有效地調整大腦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大腦的過度興奮和焦慮,分泌適量的多巴胺和五-羥色胺,使人體達到舒適滿足的情緒狀態,啟動並營養腦細胞,打破單一的西藥鎮靜催眠,服藥好轉,停藥反彈的傳統治療,消除以往西藥帶來的成癮性、賴藥性和副作用,標本兼治,徹底告別終身服藥的痛苦。並一對一進行心理干預,心理諮詢和心理引導,無論是患者的身體、還是心理都能得到徹底治療,永不復發。無論是失眠、癲癇、腦癱、小兒多動症、帕金森、頑固性失眠、神經衰弱、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偏激症、更年期綜合症、精神分裂、狂燥症等,不管病史多長,病情多重,三到五天即可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