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能具體介紹一下大腳骨病的治療方法麼
拇外翻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軟組織手術 ——骨突切除,軟組織縫合術(即Me Bride氏手術);骨手術——截骨矯形術如Wilson氏手術;關節手術——成形術或融合術。手術方法繁多,療效不一,主要在於對各種手術適應證的掌握。為避免失誤引起不良後果。手術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骨與軟組織手術:(1)診斷標準:趾骨軸線與第一蹠骨軸線成角>15度(正常80度(2)手術年齡與療效有關。一般10歲~20歲為手術的最佳年齡。(3)手術應儘量避免涉及蹠趾關節。(4)任何改變蹠趾關節軟骨面接觸的手術,必然會產生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出現蹠趾關節疼痛與強直。(5)關節周圍軟組織手術如涉及關節囊、韌帶,會產生躅強直。強直程度與損傷程度成正比。(6)凡是能使第一蹠骨相對增長的各種手術,均可產生第一蹠趾關節強直,反之,相對短縮蹠骨的各種手術均可產生第二或第三蹠骨頭下的胼胝。因第一~五蹠骨基底與跗骨形成蹠跗關節後,5個蹠骨頭在同一平面水準與地面相接觸。如果第一蹠骨延長則必然較其他4個踱骨頭先接觸地面.同時所受的直力也必然較其他4個蹠骨頭為大。 反之,第一蹠骨短縮則據軸線成角>8度生物力學測算,每短縮lcm,則蹠骨頭將抬高(離地面)0.45cm。因此第 一蹠骨頭較其他4個將較晚著地,同時所受的應力也減少,而第二、三蹠骨頭下的應力則增加而產生胼胝。(7)在矯正拇外翻畸形時,必須同時矯正拇趾及蹠骨的旋前畸形。(8)拇外翻伴有第二、三趾錘狀趾畸形時必須同時矯正。因拇外翻時第一趾、蹠骨旋前,使第二、三蹠骨頭下的負重增加,加上拇趾外偏,擠壓第二或第二、三趾使產生睡狀趾,造成蹠趾關節向背側半脫位,將蹠骨頭向下推壓,更增加蹠骨頭下的應力,因而可產生或加重痛性胼胝的形成。2.蹠趾關節融合術:一般僅在蹠趾關節有嚴重骨關節炎時應用。手術時應注意的有以下幾點:(1)兩骨端必須有良好的松質骨接觸面。(2)拇趾固定在背屈20度一30度為最合適。大於30度易產生蹠痛症。小於20度則在行走中對足推離期有障礙。(3)爭取具有堅強的內固定,使能早期負重。3.蹠趾關節成形術:拇外翻有嚴重蹠趾關節炎者適合於做本手術。術中應注意:(1)局部皮膚完整、骨支援存在及屈伸肌功能完整。(2)手術操作要細緻、手術器械要配套。(3)術中應避免增加軟組織的損傷。(4)術後要有良好的引流。(5)術後及術中應用預防性抗生素。(6)術後必須固定在力線上。(7)有過局部化膿性關節炎痛史者。不得進行此手術。 關於費用,就必須具體看你的腳的情況了,依據腳的外形和腳X線情況,分析腳骨頭分佈情況,腳蹠趾關節情況,第一二蹠骨間夾角大小,拇外翻角度等決定手術方式,不同手術方式有不同價格的。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askK74X:非常感謝宋醫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