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腦癱的典型狀況有哪些?
問題 【內科】 【歸檔】 17年04月22日

幼兒腦癱的典型狀況有哪些?

問題描述 網友年齡:2歲
網友性別:女
詳情描述:
兩歲的寶寶,出生的時候不知道吸允,甚至拒絕哺乳,到了嘴裡還會嗆到,喝完以後一副沒有力氣的樣子,還老是大哭,睡覺的時候一下安靜一下吵鬧,現在兩歲了,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手腳也不靈活。
網友回答
2017年04月22日 00:00


我寶寶出生的時候不知道吸允,甚至拒絕哺乳,到了嘴裡還會嗆到,喝完以後一副沒有力氣的樣子,還經常大哭,睡覺的時候一下安靜一下吵鬧,現在兩歲了,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手腳也不靈活。
腦性癱瘓,又稱大腦性癱瘓、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合併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基本與小兒腦癱同義。

2017年04月22日 00:00


在早產兒中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和腦室周圍出血性梗塞。足月兒中的病理類型複雜多樣,常與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有關。大理石狀態則是在基底節和丘腦中出現神經元丟失和神經膠質增生,並伴有髓鞘化增加,從而呈現出大理石樣紋理,是核黃疸的典型改變,也見於缺氧缺血性腦損傷。
病理改變與病因及發育中的腦對各種致病因素的易損傷性有關。妊娠早期致病因素主要引起神經元增殖和移行異常,可發生無腦回、巨腦回、多小腦回、腦裂畸形及神經元異位。

2017年04月22日 00:00


中樞性運動障礙: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比同齡兒童明顯落後,當患兒抬頭、翻身、坐力困難時才被家長發現。病兒的肢體很少動作,特別是下肢更為明顯,常表現為偏癱、雙側癱、四肢癱等。由於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常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
肌張力和姿勢異常:錐體外系或基底節有病變時,主要表現為異常動作、運動增強、手足徐動症、舞蹈症、肌強直;小腦有病變時出現共濟失調、肌張力低下;大腦廣泛病變時出現肌肉強直、震顫等。
以上是對“幼兒腦癱的典型狀況有哪些?”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7年04月22日 00:00

一歲前動作的發展是腦發育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指標。由於相當多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常極易忽視動作發育的異常,其中最嚴重的疾病就是腦癱。常常是當家長發現孩子動作和姿勢不對勁時,多半是快一歲或一歲大以後了,有的甚至耽擱到兩三歲才去求醫,這對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