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
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小兒營養不良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疾病,多發生在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哺乳不足、餵養不當、寄生蟲或細菌感染、病後失養等均可引起。祖國醫學稱小兒營養不良為“疳積”,輕者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面黃肌瘦;重者可見面色萎黃、皮膚毛髮乾枯、頭大、腹部脹大,甚至出現發育停滯、腿軟不能行走等嚴重症狀。捏脊疹療法治療小兒營養不良,一般20—30天即可收到效果,比之藥物治療經濟、簡便,而且兒童樂於接受。
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現將其操作方法簡介如下:讓小兒伏在大人的懷抱裡或大腿上,也可扒在床上,松解或脫去上衣,暴露整個背部。操作者沿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長強穴)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然後將皮膚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下最高的脊椎部位(即大椎穴)。這樣由下而上連續捏拿3—5遍,便算一次。做第二或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斜上方提起。
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如提法得當,可在第二至第五腰椎處聽輕微的響聲。推捏過後,再用雙手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上揉按一會兒。此法最好在晨起進行。捏脊療法為何能治小兒營養不良呢?這是因為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通過捏脊可使脾胃功能在正常的氣血運轉中恢復正常,使人胃口轉好,體重增加。這樣孩子面色逐漸紅潤了,其他症狀也就會隨之而去。
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由於營養攝入不足,機體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不完善,動用體內的糖元,繼之消耗脂肪,蛋白質致負氮平衡,血漿蛋白,血糖,膽固醇均下降,基礎代謝僅為正常小兒的70%或更低。營養不良小兒的消化道運動及分泌功能減弱,體液細胞免疫功能低落。長期飲食不當,熱量不足,人工餵養以糧穀類食物為主,質差量少,母乳不足,添加輔食不當,倉促斷奶,嬰兒不適應。消化系統疾病,先天畸形,唇裂,顎裂,幽門狹窄,賁門鬆弛,哺喂困難,消化功能不健全,吸收不良,腸炎,痢疾,寄生蟲,肝炎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反復發作的肺炎,結核等。還由於長期發熱,食欲不振,攝入減少,消耗多而導致營養不良。其它情況如早產,雙胎等均是營養不良的先天條件。較重的營養不良,為多種原因所致。
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調查資料顯示,當孩子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及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如孩子變得鬱鬱寡歡,反映遲鈍,表情麻木,多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元素,應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食品。若孩子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如果情緒多變,愛發脾氣,這些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