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視網膜剝離的原因
問題 【五官科】 【歸檔】 15年02月12日

視網膜剝離的原因

問題描述 戴隱形眼鏡真的會導致視網膜脫落麼?聽說戴隱形眼鏡會導致視網膜脫落,是不是真的噢?有根據麼?誰回答我下..
網友回答
2015年02月12日 13:36

1、症狀 多數病例突然發病,有視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擋,不少病例曾有飛蚊和閃光感等前驅症狀。視網膜脫離是神經上皮層的脫離,因營養供應問題視細胞首先損害,視細胞損害,首先影響藍色覺。正常眼的藍色視野大於紅色視野,在視網膜脫離眼用白、藍、紅三種視標檢查視野,脫離相應區不僅有形視野缺損,還以發現藍色、紅色視野交叉。(1)飛蚊:見於多種原因引起的玻璃體混濁。當飛蚊症突然加重時,應注意是否為視網膜脫離的前驅症狀。患者訴眼前有黑影飄動,黑影呈煙霧狀或點、片狀,形態常變換,很似小蟲飛舞。飛蚊為玻璃體後脫離的體征,它可能是圍繞視訊光碟的神經膠質組織,在玻璃體後脫離時被撕下懸浮於玻璃體後皮質上而產生,也可能後脫離時撕破了視網膜血管,或撕破了與玻璃體有生理或病理粘連的視網膜組織,發生出血所致。近視眼患者突然出現這種飛蚊症狀時,應擴大瞳孔,用間接檢眼鏡或三面鏡仔細檢查眼底尤其周邊部,以期發現視網膜裂孔或早期的視網膜脫離。(2)閃光感:玻璃體發生後脫離,在玻璃體與視網膜粘連處,可牽拉激惹視網膜,產生閃光感;或脫離的玻璃體在眼球運動時,擊拍視網膜而引起。這一症狀,可能隨著玻璃體完全從視網膜脫離後會消失。閃光感也可能是視網膜脫離的先兆,應與飛蚊症一樣給予足夠的重視。是視網膜脫離最重要的症狀,可為脫離的先兆,玻璃體變性與視網膜有病理性粘連者,在眼球轉動玻璃體牽引激惹視細胞而產生閃光感。如閃光感持續存在並固定於視野中的某一部位時,應警惕視網膜脫離於近期內發生。閃光感也可出現於已有視網膜脫離的患者,是由液化了的玻璃體自裂孔進入神經上皮層下刺激視網膜細胞所引起。(3)視力障礙:不少視網膜脫離可以無任何先兆,視力下降是首發症狀。視力改變因脫離的部位及範圍而不同,後極部視網膜脫離有突然發生的視力顯著下降。黃斑部的淺脫離除視力減退外,還有視物變形及小視症。周邊部視網膜脫離時可以無自覺症狀,只在脫離範圍逐漸擴展,波及後極部時始覺視力障礙。(4)視野改變:與視網膜脫離範圍相對應的部位有視野缺損。視網膜脫離後有的患者覺察到黑影自某一方向如幕布狀逐漸擴展。顳側視網膜開始脫離的病例比較常見,它引起的鼻側視野缺損區恰好在雙眼視野範圍內,有時不易察覺,常在遮蓋一眼時始被發現。又如下方視網膜脫離時,上方視野出現缺損,但一般人向上看的機會較少,還因上方視野被上眼瞼遮蓋,故上方視野缺損也可被忽略。(5)中心視力損害:因視網膜脫離的部位及範圍而異。後極部脫離時視力突然顯著下降,周邊部脫離初時對中心視力無影響或影響甚小。只有脫離範圍擴展到後極部時,才出現中心視力障礙。(6)變視症:發生於或周邊部脫離波及後極部而發生淺脫離時,除中心視力下降外,還有視物變形、變小等症狀。

2015年02月12日 13:36

體征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眼前節檢查一般正常。少數伴脈絡膜脫離病例或脫離日久者,房水可有閃光或有虹膜後粘連。玻璃體有液化或變性,可見玻璃體的後脫離和(或)上方的脫離。玻璃體內較粗的色素顆粒則是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特徵。(1)眼底表現:少數視網膜脫離因伴有玻璃體積血或混濁較重致眼底不能查清,但多數可看清眼底。脫離淺且視網膜下液較清晰者,透過視網膜可見脈絡膜的黃紅或淡紅色調,但不能見到脈絡膜的正常結構。新發生的球形脫離,視網膜為灰白色或暗灰色;稍久後,出現波浪狀起伏,且可隨眼球的轉動而略現飄動。視網膜上血管管壁的中心反光在脫離區消失,血柱呈暗紅色迂曲起伏爬行於脫離的視網膜上。脫離區內常可發現視網膜圓孔或撕裂孔。多數為1個孔(51.9%~80.2%),如有多數孔,可集中於1個象限也可分散分佈。周邊部小孔在檢查中不易發現,小孔或不規則形裂孔常位於視網膜血管附近,須注意與出血相區別。脫離時間較長的視網膜進一步發生退行變性和視網膜周圍增殖,視網膜透明度明顯減低,呈灰色,且常呈皺褶樣或疊巒狀外觀,視網膜上裂孔可被遮蓋而不見。早期脫離的視網膜下液來自玻璃體,很清晰。脫離久後,脈絡膜發生滲出性反應,視網膜下液含較多纖維蛋白,色變黃且較黏稠。有的病例在脫離的視網膜後有散在的白色或黃白色小點狀沉著物,手術後隨視網膜復位可以完全消失。玻璃體的增殖與視網膜表面的增殖程度可不一致,有的長期脫離的視網膜,視網膜已極菲薄呈萎縮狀態,但視網膜前增殖並不顯著而僅有視網膜下的增殖條索。增殖重者,玻璃體與視網膜牢固粘連,形成固定皺褶,常呈星芒狀,且多見於後極部。嚴重的增殖可使視網膜全部脫離,僅在視訊光碟及鋸齒緣部附著,呈漏斗狀。更甚者視訊光碟亦被視網膜及增殖組織遮蓋,成為閉鎖的漏斗。視網膜脫離自行復位者極少,絕大多數需通過手術治療。自行復位後,在脫離區及其邊緣的視網膜下可見不規則的白色線條,視網膜的血管跨越其上。病變區內也常有脫色素斑或色素沉著,其色調不同于未脫離區。(2)視網膜裂孔:封閉視網膜裂孔是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關鍵,因此,檢查發現裂孔顯得十分重要。但裂孔因形狀、大小、位置,以及受眼的屈光間質狀態和視網膜脫離的形狀等影響,有時很難查見。近20餘年來,採用雙目間接檢眼鏡結合鞏膜壓迫法及裂隙燈三面鏡檢查,視網膜裂孔的發現率可達90%以上。每個病例視網膜裂孔的數目、大小、形態、分佈各不一致。裂孔可小於0.1mm,也可大於10PD,或為全周鋸齒緣斷離。找尋視網膜裂孔除了必要的儀器設備,還須認識和掌握視網膜裂孔?⑸墓媛傘?查到視網膜裂孔不僅為診斷原發性脫離的根據,也是手術能否成功的鍵。因此如何能準確無遺漏地發現所有裂孔,十分重要。大約有80%的裂孔發生眼底周邊部。其中顳上側最多,顳下側次之,鼻上側更次之,鼻下側最少。患者在主訴有時亦能提供一些尋找裂孔的線索。視野中暗點及閃光幻覺最先的位置,與之相對應處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脫離區的小裂孔,應與視網膜脫離面的出血點注意區別。在用裂隙燈檢查得到的範圍內兩者易於分離。周邊部則比較困難,甚至相當困難,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反復觀察才能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