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膿皰病
深膿皰病的病理變化可見非特異性潰瘍,真皮內及潰瘍基底漿液滲出均有較多的中性粒細胞。 【臨床表現】 開始為炎性紅斑或小結節,在此基礎上形成水皰或膿皰,數日內結成暗褐色厚痂,漸漸變幹發硬,緊附在患部。皮損形狀往往不規則,可呈圓形或卵圓形,境界很清楚,周圍有一圈紅暈。以後逐漸變大,大小不等,由黃豆至指甲大或更大,重者痂皮愈積愈厚,呈蠣殼狀,不易去掉,去痂後有一個不太深的碟形小潰瘍,數周後壞死組織脫落,由肉芽組織填充,或為瘢痕而痊癒。所留瘢痕周圍有輕度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症狀,如果患者身體衰弱,機體免疫機能低下,皮損發展快,可伴有發熱、毒血症等,附近淋巴結可腫大,個別發生壞死性潰瘍,有時可伴發急性腎炎、敗血症、肺炎而死亡。皮損數目不定,可數個至數十個左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尤易好發於小腿部,患者以兒童為多,可以自身傳染。
臁瘡又稱深膿皰病,其炎症較膿皰瘡深,形成壞死和潰瘍,癒合留有疤痕和色素沉著.中醫學之“膿窠瘡”與本病相當.但是中醫學中也有“臁瘡”,指的卻是慢性下肢潰瘍,與西醫學的臁瘡是兩回事.不過二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好發於下肢.“臁”字原是小腿的意思. 深膿皰瘡的病原菌多數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少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亦可兩者混合感染.營養不良,體弱,個人衛生狀況較差等常為本病的誘因.此外,本病還常繼發於疥瘡,水痘,糖尿病,蟲咬等病之後.初起為米粒到豌豆大小水皰或膿皰,基底有炎性浸潤而發紅,以後炎症不斷擴大向深部發展,中心部壞死,形成黑褐色污穢痂皮.嚴重者痂皮愈積愈厚,可呈蠣殼狀,壓迫痂皮膿液可向四周溢出.痂不易剝離,去除後則呈現境界清楚,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瘍,周邊陡峭,基底較硬,附有灰綠色膿性分泌物.潰瘍一般經2~4周結疤而愈.皮損數目不定,可為數個至數十個.好發於下肢及臀部.自覺有燒灼,癢及疼痛感.一般無全身症狀,若皮損較多且身體衰弱者,可伴有發熱,毒血症等現象.附近淋巴結腫大,有時可併發急性腎炎.指導意見:治療方案:(一)增加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皮膚清潔衛生,積極治療誘發疾病. (二)全身治療 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氯唑西林鈉或紅黴素等.中藥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三)局部治療 保持瘡面清潔,如痂厚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浸洗或濕敷去痂,再塗複方新黴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或0.5%氧氟沙沙星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