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噻肟鈉一次吃多少
頭孢氨噻肟鈉本品為第三代半合成頭孢菌素,抗菌譜比頭孢呋肟更廣,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更強,但對陽性球菌不如第一代與第二代頭孢菌素。對綠膿桿菌與厭氧菌僅有低度抗菌作用.抗菌譜包括嗜血性流感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克雷白產氣桿菌屬及奇異變形桿菌、奈瑟菌屬、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鏈球菌等。臨床上主要用於各種敏感菌的感染,如呼吸道、五官、腹腔、膽道、腦膜炎、淋病、泌尿系統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創傷及術後感染、敗血症等。
頭孢噻肟鈉對銅綠假單胞菌和產堿桿菌無抗菌活性。頭孢噻肟對流感桿菌、淋病奈瑟菌(包括產β內醯胺酶株)、腦膜炎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等均有強大作用。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較差,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的活性強,腸球菌屬對本品耐藥。 頭孢氨噻肟鈉副作用1 對青黴素有時有交叉變態反應,對青黴素過敏者、孕婦(尤其3個月以內的孕婦)應慎用。 2 對嚴重腎功能損害者,劑量應相應減小,不能合用強利尿劑。 3 有時患者有皮疹、頭暈、耳鳴、發熱、腹瀉、嘔吐、全身不適等症狀。 4 肌注部位有疼痛感。 5 個別患者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
頭孢噻肟鈉適用於敏感細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腸道感染、腦膜炎、敗血症、軟組織感染、耳鼻喉科感染、生殖道感染、骨科感染等。頭孢噻肟可以作為腦膜炎,尤其是嬰幼兒腦膜炎的選用藥物。本品主要適用於大腸稈菌、肺炎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腦膜炎等上述各系統感染,亦可作為嬰幼兒和院內感染的腦膜炎選用藥物。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約3%~5%。 1.有皮疹和藥物熱、靜脈炎、腹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2.鹼性磷酸酶或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暫時性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 3.白細胞減少、酸性粒細胞增多或血小板減少少見。 4.偶見頭痛、麻木、呼吸困難和面部潮紅。 5.極少數病人可發生粘膜念珠菌病。
頭孢噻肟鈉用法用量 成人一日2~6g,分2~3次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嚴重感染者每6~8小時2~3g,一日最高劑量不超過12g。治療無併發症的肺炎鏈球菌肺炎或急性尿路感染,每12小時1g。新生兒日齡小於等於7日者每12小時50mg/kg,出生大於7日者,每8小時50mg/kg。治療腦膜炎患者劑量可增至每6小時75mg/kg,均以靜脈給藥。嚴重腎功能減退病人應用本品時須適當減量。血清肌酐值超過424μmol/L(4.8mg)或肌酐清除率低於20ml/分時,本品的維持量應減半;血清肌酐超過751μmol/L(8.5mg)時,維持量為正常量的1/4。需血液透析者一日0.5~2g。但在透析後應加用1次劑量。
頭孢噻肟鈉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頭孢菌素或頭黴素過敏者對其他頭孢菌素類或頭黴素也可能過敏。對青黴素或青黴胺過敏者也可能對本品過敏。 2.對診斷的干擾:應用本品的病人抗球蛋白 試驗可出現陽性;孕婦產前應用本品,此反應可出現於新生兒。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可呈假陽性。血清鹼性磷酸酶、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或血清乳酸脫氫酶值可增高。 3.頭孢噻肟鈉1.05g約相當於1g頭孢噻肟,每1g頭孢噻肟鈉含鈉量約為2.2mmol(51mg)。1g頭孢噻肟溶於14ml 滅菌注射用水形成等滲溶液。 4.配製肌內注射液時,0.5g、1.0g或2.0g的頭孢噻肟分別加入2ml、3ml或5ml滅菌注射用水。供靜脈注射的溶液,加至少10~20ml滅菌注射用水於上述不同量的頭孢噻肟內,於5~10分鐘內徐緩注入。靜脈滴注時,將靜脈注射液再用適當溶劑稀釋至100~500ml。肌內注射劑量超過2g 時,應分不同部位注射。 5.腎功能減退者應在減少劑量情況下慎用;有胃腸道疾病或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6.本品與氨基糖苷類不可同瓶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