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性健康神經元性膀胱
問題 【皮膚性病科】 【歸檔】 14年12月09日

神經元性膀胱

問題描述 醫生你好我有不能自然尿出,用手壓迫膀胱,B超檢查有雙腎輕度積水!請問該怎麼辦? B超檢查後說是神經源性膀胱炎 .神經源性膀胱炎需要打什麼針和吃什麼藥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09日 15:41

若低張性膀胱是因神經損害引起,則需持續或間斷地將導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損傷後導管應儘早插入膀胱以阻止膀胱肌肉因過度擴張而受損害及預防膀胱感染。 持續插入導管女性比男性病人更少引起併發症。在男性病人,導管可引起尿道及周圍組織炎症。但是,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病人,都喜歡自己定期插入導管(間歇性自身導管插入術),每日4~6次,排空膀胱後拔出。 高張性膀胱病人,若膀胱開口處痙攣使膀胱不能完全排空,也應插入導管引流尿。不能自己插管的四肢癱瘓男性病人,應切開膀胱開口處的括約肌(關閉開口處的環形肌)以利尿排空,並應隨身攜帶尿液收集器,可電刺激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經或脊髓以誘導膀胱收縮,但這種治療方法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 藥物治療可增加膀胱的尿貯量。使用鬆弛膀胱的藥物,如抗膽鹼能藥物常可改善高張性膀胱的容量,但是這些藥物常常引起副作用,如口幹及便秘,並且用藥物改善神經源性膀胱病人膀胱的排空是很困難的。 使尿轉流入在腹壁製作的體外開口(造瘺術)或增加膀胱容量的手術有時受到推崇,這種手術是切除一小段小腸,將輸尿管與它相連,並將腸袢吻合於造瘺口,使尿收集於袋中,這種手術被稱為回腸袢。在擴張膀胱的成形術中,可用一段小腸擴大膀胱,並且可自己插管。對嬰兒,可將膀胱和皮膚開口處吻合(膀胱造口術),待孩子長大後再施行最後的手術。 無論使尿轉流還是插管,都應努力減少尿中形成結石的危險。密切監測腎臟功能情況,若發生腎臟感染立即治療,鼓勵每日至少飲2000ml水。癱瘓病人應隨時翻身,未癱瘓的病人應鼓勵盡可能多走動。雖然各種神經源性膀胱病人完全康復的很少見,但有些病人治療後恢復良好。

2014年12月09日 15:41

一 非手術療法1.間歇導尿或連續引流 在脊髓損傷後的脊髓休克期或有大量殘餘尿或尿瀦留者 如腎功能正常 可用間歇導尿術 初時由醫護人員操作 如患者全身情況較好 可訓練病人自行導尿 間歇導尿在女性較為適宜 如各種手術療法均無效果 可終生進行自家間歇導尿 如病人全身情況不佳或腎功能有損害 應用留置導尿管連續引流 2.藥物治療 凡膀胱殘餘尿量較多的患者 不論是否有尿頻 尿急 急迫性尿失禁等逼尿肌反射性亢進的症狀 都應首先應用α受體阻滯劑以減少殘餘尿 如單獨應用α受體阻滯劑效果不佳 可同時應用烏拉坦堿 新斯的明等增加膀胱收縮力的藥物 對於有逼尿肌反射亢進症狀(尿頻 尿急 遺尿)而無殘餘尿或殘餘的很少的患者可應用抑制膀胱收縮的藥物如尿多靈 異搏停 普魯本辛等 對於有輕度壓力性尿失禁而沒有殘餘尿者可應用麻黃素 心得安等促進膀胱頸部和後尿道收縮的藥物 對於能功能有損害的患者 應首先採取措施使尿液引流暢通 而不是應用藥物改善排尿症狀 3.針炙療法 針炙治療糖尿病所致的感覺麻痹性膀胱有較好效果 對於早期病變療效尤其顯著 4.封閉療法 此法由Bors所倡用 適用於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反射亢進) 對於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無反射)效果不佳 封閉後效果良好者 殘餘尿量顯著減少 排尿症狀明顯好轉 少數患者在封閉1次之後 效果能維持數月至1年之久 這些患者只需定期進行土產 無需採用手術 封閉療法按下列次序進行:①粘膜封閉:用導尿管排空膀胱 注入0.25%潘妥卡因溶液90ml 10~20分鐘後排出 ②雙側陰部神經阻滯 ③選擇性骶神經阻滯:每次阻滯S2~4中的一對骶神經 如無效果 可作S2和S4和S4聯合阻滯 5.膀胱訓練和擴張 對尿頻 尿急症狀嚴重 無殘餘尿或殘餘量很少者可採用此法治療 囑患者白天定時飲水 每小時飲200ml 將排尿間隔時間盡力延長 使膀胱容易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