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工髖關節脫位怎麼辦
問題 【外科】 【歸檔】 14年12月21日

人工髖關節脫位怎麼辦

問題描述 我的父親今年65歲,11年時不摔倒造成髖關節股骨頭骨折,12月份進行了第一次人工關節轉換,效果不理想,於10年元月份進行了第二次人工髖關節全置換手術。手術後一直未能正常行走,後拍片檢查是為關節脫位。附有影像資料。三年多來老人非常痛苦,希望在這裡可以得到您的幫助!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21日 20:30

這種情況屬於髖關節人工置換術,術後髖臼脫位,屬於醫療技術不當導致,應該保守牽引復位治療。看老人的年齡以及手術中採用了鋼絲固定人工假體,說明老人骨質疏鬆比較嚴重,不適合再次手術治療,如果牽引後做手法復位,可以令髖臼進入髖臼窩內,還可以減輕患者疼痛不適症狀,然後用彈力繃帶加強局部固定力。

2014年12月21日 20:30

您好,是有可能出現的,請繼續支持醫生治療和注意休息,恢復! 髖關節為杵臼關節,其解剖特點是:髖臼深,韌帶堅強,肌肉肥厚。因此關節穩定,僅在強大暴力下發生脫位,多發生於青壯年。 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髖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如髖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髖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衝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脊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