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盜汗的原因?
問題 【內科】 【歸檔】 15年08月18日

盜汗的原因?

問題描述 你好,我朋友最近生病了,我想諮詢一下盜汗的原因?,為什麼這樣 ,生病很久了,都沒有好,盜汗的原因?誰可以告訴我呢 ,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應該注意什麼啊,求教啊,謝謝哦,。。。希望得到幫助。。。。。
網友回答
2015年08月18日 17:27

盜汗的原因?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即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 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盜汗的原因?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 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很大。3病因病機1、腎陰虛:虛則陽盛,虛 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泄則汗。醒則氣固于表,玄府密閉而汗止陰。2、結核病4輕重分型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 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輕型盜汗盜汗的原因?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 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中型盜汗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 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重型盜汗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 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2015年08月18日 17:27

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 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 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6小兒盜汗小兒出現盜汗,首先要及時 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就應該對小兒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制,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制小兒肥胖,有益於小兒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兒的夜間大汗,是由於室溫過高,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冬季臥室溫度以24℃~28℃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一般說來,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並給予克服,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即使小兒偶爾有一二次大盜汗,也不必過分擔心,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份和鹽份,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補鈣和補維生素D必須同時補,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人體吸收的載體,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不吸收,鈣之緣片內含維生素D,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 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1)多接觸日光,包括戶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戶外活動,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2)大力提倡母奶餵養。(3)早產兒、雙胎,經常腹 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4)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採取“夏天曬太陽,冬天吃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對於結核病引起的盜汗,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7小兒盜汗的護理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盜汗,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兒盜汗以後,要及時用幹毛巾擦乾皮膚,及時換衣服,要動作輕快,避免小兒受涼感 冒。注意及時補充水份和鹽份。可以補充口服補液鹽,簡稱“ORS”,或白開水加點食鹽、糖,糖可以促進水和鹽的吸收。被褥也要經常晾曬,日光的作用不僅在於加熱乾燥,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此外,對易於盜汗的小兒,應進行有計劃的體質鍛煉,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體質增強了,盜汗隨之而止,這將勝過大量藥物治療。8中醫治療中醫認為:腎主五液,入 心為汗。由於房事不節,房勞過度,亡血失精,或久病傷陰,素體陰虛,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泄故潮熱盜汗,虛煩少寐,頭昏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等。《醫宗必讀》雲:“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當此之時,治宜滋陰降火。盜汗鉤玄緣起盜汗的原因?恰逢《中醫藥文獻檢索》課程結課,老 師令學生各準備綜述一篇。思來想去,無處下筆,忽念平素侍診抄方之際,遇盜汗之病人恒多,雖曰小病,卻令人為之頗感苦惱,何不以此為題一試。盜汗的原因?之後試著百度了一下“盜汗”,發現有很多盜汗的病人在網上提問求助,回答是有,但分型不明,易使不懂中醫的病人犯“虛虛實實”之過,非但無益, 反而增害。且求助者甚多,一個回答,流覽者達上萬,一篇文章,下載者達上千。作為一位元中醫學子,面對如此情況,覺得有必要寫篇相對明白的文章,希望寫好後放到網上,會收些許裨益。文章先從專業內容著手,之後試著通俗化,易操作化,希望廣大線民能夠看明白,不好的話,希望前輩及已工作的中醫師看到後不要拍磚。簡述概念,略說諸家盜汗,《黃帝內經》曰“寢汗”, 通俗而言,是指人入睡後出汗,睡醒後汗止的情況。《明醫指掌·自汗盜汗心汗證》雲:“盜汗者,睡而出,覺而收,如寇盜然,故以名之”。盜汗多歸於陰虛,如《醫學心悟·自汗盜汗》:“其盜汗症,傷寒邪客少陽則有之,外此悉數陰虛”。又《醫學正傳·汗證》:“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盜汗宜補陰降火。”但,盜汗又非全是陰虛,如張景 岳《景嶽全書·汗證》曾說: “ 不得謂盜汗必屬陰虛也”,“盜汗亦多陽虛也”。《丹溪心法》雲:“盜汗屬血虛”。王清任之《醫林改錯》中有謂:“竟有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補充了針對血瘀所致自汗、盜汗的治療方藥。而又有脾胃濕熱、痰熱蘊肺,肝經濕熱等原因。所以,如果辨證不准,很易錯治。醫案兩則,聊表反正陰虛型盜汗案 姜春華《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祝某,男,58歲。十多年來,每夜盜汗,身體強壯,面赤唇絳,脈數,相火易動,陽常舉。當歸9g 熟地黃30g 生地黃15g 黃柏9g 黃芩9g 黃連1.5g 玄參9g 7劑。二診:前方服一劑盜汗即止,有咳嗽痰多,前方 加黃芪9g 玄參9g 7劑。三診:閱讀流淚,面仍紅,因過度疲勞,盜汗1次。當歸9g 熟地黃30g 生地黃15g 白芍9g 黃芩9g 黃芪9g 黃連1.5g 牡蠣15g 望江南9g 黃柏9g,7劑後汗止停診。你好,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哦, 不敢說很好,希望幫到你, 但是也是我個人的看解,望你用得上,不用謝,我也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