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小兒痢疾
問題 【外科】 【歸檔】 14年07月30日

小兒痢疾

問題描述 小兒痢疾是什麼啊?怎麼治療啊?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效果啊?求專家解答啊,線上等回復啊!!!
網友回答
2014年07月30日 18:53

小兒痢疾多發于夏秋季,為腹痛、裡急後重,排粘液或膿血便為主症的腸道傳染病。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積滯於腸中所致。證分虛實,辨分濕熱孰重。實證,治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等法;虛證,用補中益氣、收澀固脫等法。熱重於濕,宜清腸解毒,用白頭翁湯,濕重於熱,宜清腸化濕,用芍藥湯。

2014年07月30日 18:53

治療措施1.清熱化濕法:鄭耀坪認為急性菌痢大多為濕熱痢。用芍藥東加減治療急性菌痢60例,結果在體溫恢復、主要症狀消失、大便常規恢復、大便培養轉陰、末梢血象好轉和毒副作用等指標上效果均優於對照組(複方新諾明中醫治療中醫治療,口服)。本方由白芍、黃芩、黃連、黃柏、檳榔、馬齒莧、廣木香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有清腸化濕、調和氣血、通腑導滯的作用。藥理研究表明,黃芩、黃連、黃柏、馬齒莧等均有抗痢疾桿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桿菌、解痙止痛的作用;木香、檳榔增強腸蠕動,緩解胃腸脹氣;檳榔還能抑制腸內異常發酵,促進炎性滲出物排出等作用。[1]陳中洲用苦參薤白湯(苦參、薤白、山楂、當歸、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療痢疾78例,總有效率達95%。本方重用苦參,苦參清除腸中濕熱。現代研究表明,苦參中含的苦參堿有抗痢疾桿菌的作用。薤白頭辛通滑利,有溫中通陽之功,能化穢濁之氣;木香、當歸行血調氣,白芍、甘草緩急止痛,諸藥合之,共奏清熱化濕解毒、調氣行血導滯之功。2.寒溫並用法:劉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療小兒菌痢101例,療效滿意。方為烏梅、艾葉、川椒、赤石脂、乾薑、檳榔、黃芩、黃連等組成,全方寒溫並調,具燥濕運脾,導滯清痢之功。現代醫學研究,川椒、艾葉、乾薑為胃動力藥,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烏梅改變胃腸道酸鹼度,不利細菌繁殖生長;黃連、黃芩對痢疾桿菌有強大的殺滅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產物,使之排於體外,減輕全身中毒症狀。[3]馬洪源採用辛開苦降、寒溫並用、補瀉兼施、具有調和腸胃之功的半夏瀉心湯治療本病,取得良效。3.中西醫結合法:梁貫洲用止痢東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療菌痢472例。止痢湯(由幹石榴皮、白頭翁、黃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為1療程,未愈可再服1療程。兒童酌減。止痢湯中石榴皮內含鞣酸,有固澀作用,體外試驗時對痢疾桿菌有抑菌、殺菌作用,敏感率83.7%;白頭翁含有白頭翁素,有鎮驚、鎮痛、抗痙攣作用,對腸黏膜有收斂作用;黃柏清熱解毒燥濕,二藥體外實驗對痢疾桿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4.外治法:⑴貼敷法袁興石用“貼臍止瀉餅”治療本病106例,取得較好療效。方藥配製:羌活、白胡椒、肉桂、丁香、青皮、肉果、木香各2g研成細末,以去核大棗4枚,生薑、小蔥各10g,搗爛如泥,與藥末攪拌均勻,再參入適量煉蜜,作成錢幣大小的藥餅。使用方法:藥餅貼於臍上,以繃帶圍腰一周固定臍上,每6~8小時換藥餅1個。此方具有散寒溫中,止痛止瀉功能。⑵灌腸法張中芳用大黃灌腸液治療小兒急性菌痢62例,有效率達96.8%。此方配製:生大黃30g,加水500ml,武火急煎15分鐘後,去渣成200~300ml藥液,冷卻備用。每次30~50ml肛門灌注,盡可能保留藥液1小時以上,以利藥液吸收。生大黃具有攻下積滯,清熱瀉火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大黃中的有效成分對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運用生大黃煎汁灌腸可使有效成分不經胃和小腸的破壞直接進入病變的結腸和直腸而發揮作用。有效方藥研究1.馬齒莧糖塊:劉淑清用新鮮西藥治療小兒痢疾西藥治療小兒痢疾馬齒莧糖塊(將新鮮馬齒莧搗汁,煎沸加蔗糖製成糖塊。每塊重3g,其中含生藥馬齒莧10g,蔗糖2.5g,水2ml)。2.5-4.5歲每次2-3塊,4.5-6.5歲每次3-塊,每日2-3次,連服7天。與對照組用痢特靈片5~-0mg/(kg·d),每日3-4次,連服7天相比較,在症狀消失時間,治療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2.清腸合劑卞:同琦用清腸合劑直腸滴人治療小兒菌痢32例,療效明顯。清腸合劑由葛根、黃柏、黃連、生大黃、虎杖、木香組成。用上藥煎煮成100ml裝瓶待用。使用時將1次性靜脈輸液用塑膠管一頭插入中藥瓶中,另一頭剪平,塗少量石蠟油,輕輕插入患兒肛門直腸約10cm,開啟輸液調節器,使管液滴速在50~60滴左右/分鐘,給藥劑量5—8ml/kg·次,每日2次。此方具有清熱解毒、蕩積導滯、通腑清熱、活血祛瘀之功,且用直腸滴人法可使藥物直達病所,有利於炎症吸收。3.仙鶴葉:金銀芝用仙鶴葉內外合用治療小兒菌痢15例,療效滿意。方法:先取新鮮仙鶴葉根和莖30-50g,用量可根據病情輕重及小兒體重而定。洗淨後,加水250ml,浸泡20分鐘,用文火煎成約80ml左右,煎汁過濾,加入適量紅糖,分次頻服。後取仙鶴葉飲片10g,烘乾研粉,用水調和至糊狀備用。於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將藥糊適量塗抹于肛周。仙鶴葉近代研究表明,當藥液達到一定濃度時可對腸道平滑肌產生抑制作用,而且有效成分具有消炎、抗菌等作用。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1.抑菌作用許多治療痢疾單味中藥都有抑菌作用,如地錦草、楊樹花、前胡、白木耳、苦參、鐵莧菜、茶葉、石榴皮等,臨床治癒率在74%-96%。許多實驗證明:金銀花、大青葉、黃連、黃芩、穿心蓮、秦艽、苦參、山楂、石榴皮、鐵莧菜、地錦草、風尾草、辣蓼、白頭翁等具有明顯的抗痢疾桿菌作用。2.調節免疫秦增祥報導,葛根芩連湯除有解熱、抗菌、抗病毒作用外,還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解痙、抑制胃腸運動、增加實驗性動物體重、提高機體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藥理作用,可治療小兒急慢性菌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