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疾病手足徐動型
問題 【婦產科】 【歸檔】 15年02月26日

手足徐動型

問題描述 我是一名待產的產婦,來醫院做產檢的時候,聽護士們說,有人生了一個腦癱的寶寶,病名叫新生兒手足徐動,反正就是腦癱的一種,有點害怕,不知道這個手足徐動腦癱有些什麼症狀呢。新生兒手足徐動型腦癱症狀有哪些呢?
網友回答
2015年02月26日 10:56

手足徐動型亦稱不隨意運動型,約占腦癱的15%,核黃疸為匿其病因。病變部位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系統,上肢損害多重於匿下肢。靜止時常出現緩慢的、蠕動樣、無規律的動作,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不自由、不協調活動。通常累及全身,興奮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入睡後消失。在病兒活動時,常發現某些動作夾雜著許多多餘的動作,四肢及頭部在不停地晃動,而自己沒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在任何一個有目的活動中都伴隨明顯的,不能控制的上下左右、不定方向的晃動,面部怪異表情,如反復皺眉、眨眼、伸舌與縮舌:由於顏面肌肉、舌肌與發音也多受累,故常伴有語言障礙,吐詞不清,而智力多無明顯異常。由於上肢和語言障礙,故屬於獨立生活能力最難病型。本症可分為三類:①高張力型,即病兒肌張力增高明顯,肌張力波動幅度小,不自主動作相對不明顯,常發生在身體近端;②低張力型,即病兒肌張力低,肌張力高低之間的波動幅度大。關節活動過度,不自主動作也較突出;③舞蹈型,即一般肌張力較低,不自主動作較多,時而波動的肌張力不易得到肢體穩定性,似舞蹈動作。建議到正規大型腦癱治療機構就診,而且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以下簡單介紹一下腦癱患者如何飲食. 腦癱兒童的家庭飲食: 腦癱兒童由於身體缺陷,體質較弱,容易感染疾病而影響功能的康復,因此合理的飲食,注意營養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從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腦癱兒童飲食有五要、五不,並介紹如下: 五要: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雞蛋、優酪乳、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種代謝功能,增強食欲,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欲,造成營養障礙。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餃子、菜泥、菜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4、飲食要有定時,一般早、午、晚各進食一次,有條件者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點心一次,按時進食,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讓陽光照射皮膚,可增進食欲,幫助吸收。 五不 1、不要吃油炸、辣、油膩、辛熱、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難消化的食物,因小兒體質多熱,再食油炸等辛熱食品易引起熱病。 2、不宜濫食溫補,因小兒為純陽之體,只宜滋養清潤食物。 3、不要過多食糖,因口腔內的細菌會使糖發酵,易患蛀齒而影響食欲。 4、不要偏食,因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 5、 不要過多食用薑、蔥、味精、胡椒、酒等調味品。

2015年02月26日 10:56

臨床表現: 一、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小兒腦癱症狀中,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及(或)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每個動作在不同年(月)齡中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 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l歲~l歲半時能行走。腦癱小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準。 腦癱小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的蹬踢。腦癱小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腦癱小兒上肢活動也減少。正常小兒在1歲以內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痙攣型腦癱偏癱型則表現為經常只利用一隻手持物或觸物,另一側手的活動減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狀。 二、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後肢體,瞭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瞭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檢查肌張力時還可以通過“牽拉試驗”來瞭解,此項檢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兒雙手,將其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頭後垂的情況可瞭解頸背部肌肉張力。 腦癱科專家需要提醒的是,檢查肌張力時要注意,一些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患兒,由於關節攣縮,以致關節活動受限,不要誤認是肌張力增高。 三、姿勢異常 腦癱患兒異常姿勢多種多樣,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手足徐動型及共濟失調型表現與痙攣型不同,在第一年內,常安靜躺著,幾乎沒有自主運動,仰臥位時其姿勢與痙攣型相反,表現為下肢屈曲,髖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時,能控制頭在正中位。 四、反射異常 痙攣型腦癱小兒深反射(膝反射、二頭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躍或亢進,有時還可引出踝陣攣及Babinski征。腦癱小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明顯症狀: 腦癱的症狀有運動障礙、姿勢障礙、語言障礙、視聽覺障礙、生長發育障礙、牙齒發育障礙、口面功能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癲癇等。 (1)運動障礙: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出現尖足(腳後跟不著地)剪刀布(雙腿走路有交叉),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3)、智力障礙: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有一席之地/4。 (4)、語言障礙:大多數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為大。 (5)、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6)、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7)、牙齒發育障礙: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較正常孩子為高。 (8)、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9)、情緒和行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異常行為表現為 1)強迫行為:自己強制自己作某一動作。 2)自傷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地撞牆。 3)侵襲行為:毆打他人,但較少見。 (10)、癲癇:約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的發生率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