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十二指腸造瘺術後引流拔管

十二指腸造瘺術後引流拔管

問題描述 腎臟腫瘤浸潤十二指腸,摘除腫瘤並右腎,切除十二指腸浸潤小塊縫合造瘺,其它恢復良好。現十二指腸引流管未拔,不加負壓引流,引流和夾引流管時間基本2小時交替進行,按醫囑食用流質稀薄米湯,但少量進食後10分鐘左右即發生嘔吐,嘔吐物量不大, 但明顯以膽汁為主,請問如何進行飲食護理?
網友回答
2014年10月29日 22:21

十二指腸造瘺是一種暫時性的部分造瘺術,多用於插管式造瘺。病人多數情況不佳,術前須充分準備。1.輸液、輸血、糾正脫水、酸中毒和低血漿蛋白。2.肌注維生素B1、C、K。3.積極控制感染,合理選用抗生素。4.有腸梗阻或胃、十二指腸瘺者,術前應放置胃腸減壓管。術後6~10小時,即可自導管滴入糖水、牛奶、維生素等飲食,開始每小時50~60ml,以後逐漸增加。待病情好轉,不需繼續造瘺時,可將造瘺管拔除,但必須在術後10日以上,造瘺口周圍已有瘢痕粘連後。導管拔出後,造瘺口可望在數日內自行癒合。

2014年10月29日 22:21

十二指腸造瘺術後病人回病房,即將各管接無菌袋引流,妥善固定,分別做標記說明各引流管名稱與長度,以方便觀察引流管相關併發症。對手術麻醉未清醒病人可約束上肢,病人清醒後取半臥位,活動時引流袋不能高於腹腔,且妥善固定防止滑出。保持引流管道通暢,記錄引流量,及時調整引流管,避免引流不暢。經臨床觀察致引流不暢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引流管扭曲、受壓塌陷;②引流管入端斜面與組織緊貼,造成不暢,需及時調整體位;③血塊堵塞引流管;需由引流管近端向外持續擠壓,造成管腔內負壓,吸引堵塞物入管內,也可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沖洗時速度要慢。腹腔內出血多發生於術後1d~2d內,常表現引流管內鮮血流出及切口滲血。本組病人放置胰腸吻合口與文氏孔放置雙腔引流管,術後早期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後引流量減少。引流液測澱粉酶,升高表明胰瘺形成。引流發現膽汁樣液體,表明膽瘺形成。需立即將引流管接負壓,形成有效引流,控制感染及補充能量等。若術後8d~10d見引流管無明顯液體流出時可向外提管,繼續觀察1~2d,若正常,可拔除引流管。消化道重建時,放置T型管,對膽腸吻合口起到支架作用,對周圍腸管起到引流作用。術後置管一般16~25d,膽腸造影正常後拔管。本組病人無一例胰瘺、膽瘺發生。術後早期的消化道出血常為吻合口或應激性潰瘍導致,表現無痛性嘔血、黑便,胃管內出現鮮紅或咖啡色液體。術後病人一般持續引流5d~7d,至腸鳴音恢復可拔胃腸減壓管,全流食進食[4]。另外,適度胃腸內營養輸注利於胃腸功能恢復。空腸造瘺管可減低吻合口張力,預防吻合口瘺發生,也可作腸內營養輸注途徑。營養輸注液時應現配現用,配製用具及時清潔、消毒,預防胃腸道感染,本組病例經精心護理無腹腔感染發生。所以,周密細緻的術後病人引流管的護理,可降低手術併發症,利於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