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類型
心臟驟停或心原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發病期、心臟停搏和死亡期。前驅期 許多病人在發生心臟驟停前有數天或數周,甚至數月的前驅症狀,諸如心絞痛、氣急或心悸的加重,易於疲勞,及其他非特異性的主訴。這些前驅症狀並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見於任何心臟病發作之前。有資料顯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內曾求診過,但其主訴常不一定與心臟有關。在醫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臟驟停前有心絞痛或氣急的加重。但前驅症狀僅提示有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而不能識別那些屬發生心原性猝死的亞群。 發病期 亦即導致心臟驟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變時期,通常不超過1小時。典型表現包括:長時間的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若心臟驟停瞬間發生,事前無預兆警告,則95%為心原性,並有冠狀動脈病變。從心臟猝死者所獲得的連續心電圖記錄中可見在猝死前數小時或數分鐘內常有心電活動的改變,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惡化升級為最常見。猝死于心室顫動者,常先有一陣持續的或非持續的室性心動過速。這些以心律失常發病的患者,在發病前大多清醒並在日常活動中,發病期(自發病到心臟驟停)短。心電圖異常大多為心室顫動。另有部分病人以迴圈衰竭發病,在心臟驟停前已處於不活動狀態,甚至已昏迷,其發病期長。在臨終心血管改變前常已有非心臟性疾病。心電圖異常以心室停搏較心室顫動多見。 心臟驟停期 意識完全喪失為該期的特徵。如不立即搶救,一般在數分鐘內進入死亡期。罕有自發逆轉者。 心臟驟停是臨床死亡的標誌,其症狀和體征依次出現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脈搏捫不到、血壓測不出;③意識突然喪失或伴有短陣抽搐。抽搐常為全身性,多發生於心臟停搏後10秒內,有時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斷續,呈歎息樣,以後即停止。多發生在心臟停搏後20~30秒內;⑤昏迷,多發生於心臟停搏30秒後;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臟停搏後30~60秒出現。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學死亡。如予及時恰當的搶救,有復蘇的可能。其復蘇成功率取決於:①復蘇開始的遲早;②心臟驟停發生的場所;③心電活動失常的類型(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心電機械分離抑心室停頓);④在心臟驟停前病人的臨床情況。如心臟驟停發生在可立即進行心肺復蘇的場所,則復蘇成功率較高。在醫院或加強監護病房可立即進行搶救的條件下,復蘇的成功率主要取決於病人在心臟驟停前的臨床情況:若為急性心臟情況或暫時性代謝紊亂,則預後較佳;若為慢性心臟病晚期或嚴重的非心臟情況(如腎功能衰竭、肺炎、敗血症、糖尿病或癌腫),則復蘇的成功率並不比院外發生的心臟驟停的復蘇成功率高。後者的成功率主要取決於心臟驟停時心電活動的類型,其中以室性心動過速的預後最好(成功率達67%),心室顫動其次(25%),心室停頓和電機械分離的預後很差。高齡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復蘇成功的因素。 生物學死亡期 從心臟驟停向生物學死亡的演進,主要取決於心臟驟停心電活動的類型和心臟復蘇的及時性。心室顫動或心室停搏,如在頭4~6分鐘內未予心肺復蘇,則預後很差。 以上所涉及到的都是關於心臟驟停的併發症及其階段性的臨床表現,如果對以上的內容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可以諮詢我們的專家線上,他們會為您做出更詳盡的解答,感謝您對本站的支持和信任。
心臟每天數以累計的不停跳動,是生命存在的昭示。然而也會出現突發狀況,而這中突發狀況便是心臟驟停,在生活中不少有心臟疾病的人常常出現這種現象,同時,心臟驟停也會併發哪些疾病或症狀呢,這是大家所關注的,以下我們講講心臟驟停的併發症及其臨床症狀的階段期。心臟驟停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喪失;呼吸快而表淺迅即轉為呼吸停止;重度低血壓,大血管不能測到脈搏,心音消失。數分鐘內,組織缺氧,導致生命器官損害。心臟驟停或心原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發病期、心臟停搏和死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