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請問骨科宋教授,脊柱側彎多少度需要手術治療
問題 【外科】 【歸檔】 09年07月11日

請問骨科宋教授,脊柱側彎多少度需要手術治療

問題描述 宋教授,你好!請問脊柱側彎多少度需要手術治療?有何風險?若輕微側彎可採用何方式治療?
網友回答
2009年07月11日 11:44

一般來說,超過20度的特發性脊柱側凸可以採取非手術療法,常用的有支具療法和體療,其中以支具治療最為可靠,體療是輔助療法。小於20度的側凸則可觀察,不做特殊處理,但需定期拍片複查,一般6個月拍一次站立位脊柱全長X光片。如果側彎無進展則繼續觀察,如有進展(每年加重大於5度),則需支具治療。支具治療必須正規,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側彎做不同的支具,同時,需要24小時配帶,直至發育停止。每半年拍片複查一次,以檢查支具治療效果,並根據身體生長情況調整或更換支具。配帶支具期間每天應行1小時左右的體操或體育鍛煉,以防止支具配帶時間過長而出現肌肉萎縮。若配帶支具期間側凸持續加重,超過40度或每年加重超過5度就要及時採取手術治療。此外需注意的是,支具治療對胸彎效果較好,而對腰彎無效。因此,建議對胸彎大於40度或腰彎大於35度者儘早行手術治療。但是,由於先天性脊柱側凸病因明確,75%以上為進行性,並且進展速度快,保守治療基本無效,所以除少數對稱性畸形外,大多需早期手術治療,手術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手術年齡視畸形類型不同也不相同,如果是半椎體引起的先天性脊柱側凸或側後凸,半椎體切除術是最理想的手術方法。若患兒條件允許,手術宜儘早進行。對於幼兒、兒童嚴重先天性脊柱側後凸,考慮到孩子生長發育的問題,8歲以內可採用生長閥技術,可在控制側後凸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允許孩子生長發育,等生長發育趨向穩定時再採用融合手術。手術越早,矯形效果越好,融合節段越短,對患兒身高影響就越小,且花費也越小。那種認為等小孩長大後再手術的想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