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發病原因 病因不詳,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分娩時被損傷,一側胸鎖乳突肌因產傷致出血,形成血腫後機化,繼而攣縮。 (2)宮內胎位不正,使一側胸鎖乳突肌承受過度的壓力,致局部缺血,繼而過度退化,為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 (3)因產傷引起無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變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頸。(4)出生時胸鎖乳突肌內靜脈的急性梗阻有關。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主要有宮內壓迫學說系胎兒在宮內胎位不正引起的壓力改變所致。血運受阻學說:供應胸鎖乳突肌的動靜脈支閉塞引起肌肉的纖維化。遺傳學說:約1/5的患兒有家族史,且伴有其他部分的畸。產傷學說:斜頸多發於難產分娩的病例特別是臀位產約占3/4。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胸鎖乳突肌切斷術此為傳統的術式一般都在胸、鎖乳突肌的胸骨及鎖骨端通過1~1.5cm長的橫形切口將該肌切斷。此術式簡便有效易掌握亦有人主張自乳突端將該肌切斷以保持頸部外表美觀,適用于女孩。(2)胸鎖乳突肌全切術即將整個瘢痕化的胸鎖乳突肌切除手術較大,適用于青少年患者。術中應注意切勿誤傷鄰近的血管及神經。(3)部分胸鎖乳突肌切除術指對形成腫塊的胸鎖乳突肌做段狀切除適用于年幼兒童局部腫塊較明顯者。(4)胸鎖乳突肌延長術適用于肌肉組織尚有舒縮功能者。一般可延長2~2.5cm年長者可稍長。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小兒肌性斜頸又名“先天性斜頸”,“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俗稱“歪脖”.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與產傷,胎兒頭位不正或胎頭在子宮內位置處於歪斜狀態等有關.上述原因使一側胸鎖乳突肌受壓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缺血性改變,最後導致胸鎖乳,突肌發生攣縮而出現斜頸.中醫認為血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是發生斜頸的機理.1)按摩治療斜頸,一般每日治療1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2)按摩時,手法要輕柔,用揉,捏手法時要多採用滑石粉等介質以免擦傷患兒皮膚.用拔伸搖晃手法時,宜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3)家長在日常給患兒哺乳,懷抱以及睡眠時有意使患兒頭向健側轉動以幫助矯正畸形.(4)可配合局部溫熱或紅外線等理療,以促進血液迴圈,幫助腫塊吸收.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臨床表現咯血,痰帶血絲,發熱,寒顫,咳嗽、聲嘶,呼吸困難,頭痛胸痛,喘鳴,體重下降,其他。1.x線檢查胸透、胸片,氣管體層攝片(強調正側位片及體層攝影)。2.痰細胞學檢查新鮮痰液及時固定檢查。3.支氣管纖維內窺鏡檢查活檢為取得病理的主要來源。4.淋巴結活檢雙鎖骨上淋巴結活檢,前斜角肌淋巴結活檢。5.體腔積液找癌細胞胸水穿刺送細胞等檢查及同時用藥以控胸水,不採用單純穿刺辦法。6.胸部CT檢查針對具體部位的CT圖像。腹部B超為常規檢查。
先天性肌性斜頸手術過程患者肝臟多發占位還是考慮原發腫瘤轉移到肝臟引起,應該找到原發腫瘤灶,並且行AFP檢查,排外原發性肝癌肝內轉移的可能,原發性肝癌AFP常升高,若患者AFP明顯升高則修正診斷為原發性肝癌。轉移到肝臟的腫瘤常見的還是胃腸腫瘤,如果患者有上腹痛,噁心嘔吐,,黑便或既往有胃潰瘍病史,應行胃鏡檢查明確是否為胃癌。若患者大便形狀和習慣改變,有便血等症狀應行腸鏡檢查明確是否是結直腸腫瘤。肝臟轉移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全身化療,根據不同原發腫瘤,化療方案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