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怎麼治
結腸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黏液便及膿血便、裡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復發作。根據不同病因,結腸炎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偽膜性結腸炎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直系親屬中,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併發自身免疫病者較多,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病情緩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後,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因此懷疑結腸炎的發生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徵,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黏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輕度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涉及全腹痛,排便後緩解的規律。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腹痛伴裡急後重,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排黏液膿血便,患者按特異性腸炎治療無效。排除克隆病、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結腸癌等。
多次糞便常規檢查及培養未發現病原體。.X線鋇灌腸,顯示腸黏膜粗糙水腫、多發細小充盈缺損、顆粒樣或結節樣,皺襞粗大、紊亂。腸壁呈鋸齒狀。後期則示腸管變短、僵硬,結腸袋消失,鉛管狀。結腸鏡檢查,發現病變部位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脆性增加。表面常附有膿性分泌物及血液。多發性假息肉及腸腔狹窄、橋形黏膜。結腸袋變淺或消失。活檢,可見黏膜有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症、糜爛、潰瘍。尚可見隱窩炎、隱窩膿腫。同時有腺體排列紊亂、萎縮。杯狀細胞減少,可見潘氏細胞化生。
結腸息肉:結腸息肉泛指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包括有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上來看,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但由於肉眼看來大體相似,因此這一含意籠統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習慣採用。其發生與飲食、遺傳、炎症刺激等有關。阿米巴腸病:大多起病緩慢,病變主要位於盲腸、結腸、直腸。排便次數增多伴有下腹痛,典型者糞便呈果醬樣有腐敗腥臭味,也可為膿血便或血便,新鮮糞便檢查可發現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抗阿米巴治療效果好。慢性特異性結腸炎:起病多數緩慢,病程多時間較長,常有反復發作或持續加重的情況。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為本病發病的誘因。
黏液便及膿血便,輕度結腸炎患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痛:輕度結腸炎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下腹陣痛,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便秘:結腸炎患者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夏秋季多見,發病急,患者常常有發熱、膿血樣便,次數頻繁伴有腹痛、裡急後重及毒血症症狀。反復糞便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用抗生素治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