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潰瘍性結腸炎,伴,膿血便
問題 【外科】 【歸檔】 14年09月18日

潰瘍性結腸炎,伴,膿血便

問題描述 潰瘍性結腸炎,伴,膿血便
網友回答
2015年05月04日 16:09

1.類型按臨床表現和過程可分4型。(1)初髮型:症狀輕重不一,既往無潰結史,可轉變為慢性復發型或慢性持續型。(2)慢性復發型:症狀較輕,臨床上最多見,治療後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復發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較少。在發作期結腸鏡檢查,有典型的潰結病變,而緩解期檢查僅見輕度充血、水腫,黏膜活檢為慢性炎症,易誤為腸易激綜合征。有的患者可轉為慢性持續型。(3)慢性持續型:起病後常持續有輕重不等的腹瀉、間斷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狀,持續數周至數年,其間可有急性發作。本型病變範圍較廣,結腸病變呈進行性,併發症多,急性發作時症狀嚴重,需行手術治療。(4)急性暴發型:國內報導較少,約占潰結的2.6%,國外報導占20%。多見於青少年,起病急驟,全身及局部症狀均嚴重,高熱、腹瀉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貧血、脫水與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並易發生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緊急手術,病死率高。2.主要症狀腹瀉或便秘,病初症狀較輕,糞便表面有黏液,以後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糞中常混有膿血和黏液,可呈糊狀軟便。便血是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由於結腸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纖維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一般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樣便。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輕症者亦可無腹痛,隨病情發展腹痛加劇,排便後可緩解。裡急後重系由於炎症刺激直腸所致,並常有骶部不適。消化不良時常表現厭食、飽脹、噯氣、上腹不適、噁心、嘔吐等。全身表現多見於急性暴發型重症患者,出現發熱、水電解質失衡、維生素、蛋白質丟失、貧血、體重下降等。3.體征左下腹或全腹壓痛,可捫及降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呈硬管狀,並有壓痛,有時腹肌緊張,肛診可發現肛門括約肌痙攣,指套有黏液或血性黏液分泌物,直腸有觸痛。有者可觸到肝大,此與脂肪肝有關。

2014年10月06日 17:54

像您這樣的症狀是比較嚴重的,不要拖延。應該及時到正規的胃腸醫院來具體的檢查診斷,根據您的檢查結果,醫生會給您制定適合 您的治療方案。

2014年09月18日 07:25

你好。潰瘍性結腸炎,有膿血便說明病情時間較長,病情也不算輕,要抓緊治療。內科治療(1)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儘量避免牛奶和乳製品。(2)藥物治療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製劑是主要治療藥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②皮質類固醇常用藥為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並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在急性發作期亦可用氫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以及每晚用氫化考的松加於生理鹽水中作保留灌腸,在急性發作期應用激素治療的價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應持續使用激素則尚有分歧,由於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數不主張長期使用。③免疫抑制劑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價值尚屬可疑。據Rosenberg等報導硫唑嘌呤在疾病惡化時並無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卻有助於減少皮質類固醇的使用。④中藥治療腹瀉型潰瘍性結腸炎可用中醫中藥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同時應注意飲食以及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