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術後護理
問題 【精神心理科】 【歸檔】 14年10月23日

先天性幽門肥厚狹窄術後護理

問題描述 小孩已經在醫院順利做完了手術,手術很成功,在醫院已經住了十天院,現在出院了,在家應該怎麼護理,讓小孩很快恢復?
網友回答
2014年10月23日 18:13

先天性幽門肥大性狹窄的治療方法只有手術.手術的治療效果很好,但術前要有一定準備,包括輸液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嘔吐時應讓小兒側臥,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術後需加強護理,餵奶量開始不可過多,有些病兒術後還可能吐奶,家長不必擔憂,不久就會好轉.術後胃梗阻會持續8~12h,因此,在術後6~sh可給予葡萄糖,水或電解質液.開始時需少量餵食(每2~3h 15~30ml).飲食的配方量及濃度在隨後的 24h可逐步提高.少量嘔吐並不少見(20%)除非嘔吐是持續性的,否則不應引起恐慌,如果術後胃出口梗阻持續10~14d,一般要考慮到幽門切開不完全的可能.

2014年10月23日 18:13

症狀出現於生後3~6周,亦有更早的,極少數發生在4個月之後。嘔吐是主要症狀,最初僅是回奶,接著為噴射性嘔吐。開始時偶有嘔吐,隨著梗阻加重,幾乎每次餵奶後都要嘔吐,嘔吐物為黏液或乳汁,在胃內瀦留時間較長則吐出凝乳,不含膽汁。少數病例由於刺激性胃炎,吐物含有新鮮或變性的血液,有報導幽門狹窄病例在新生兒高胃酸期中,發生胃潰瘍的大量嘔血者,亦有報告發生十二指腸潰瘍者。在嘔吐之後嬰兒仍有很強的求食欲,如再餵奶仍能用力吸吮。未成熟兒的症狀常不典型,噴射性嘔吐並不顯著。隨嘔吐加劇,由於奶和水攝入不足,體重起初不增,繼之迅速下降,尿量明顯減少,數日排便1次,量少且質硬,偶有排出棕綠色便,稱為饑餓性糞便。由於營養不良,脫水,嬰兒明顯消瘦,皮膚鬆弛有皺紋,皮下脂肪減少,精神抑鬱呈苦惱面容。發病初期嘔吐喪失大量胃酸,可引起堿中毒,呼吸變淺而慢,並可有喉痙攣及手足搐搦等症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