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症狀血壓低並不一定是有病,建議您如果沒有特別不適的症狀,並不需治療,只要從日常的生活、飲食及運動3方面加強養生保健,比服用升血壓劑,來得有效。生活方面注意經常測量血壓、充分休息、洗熱水澡、避免久站或突然改變姿勢、避免悶熱環境、寬鬆著裝,飲食方面注意加強營養,吃桂圓紅棗、百合蜂蜜等滋補食物,少吃芹菜、冬瓜、綠豆、山楂、苦瓜、洋蔥、蘿蔔、海帶等降壓利尿食物,每天鹽的攝入量在10—12克左右,運動方面要經常做運動,但要避免久站及劇烈體位變化的運動。
低血壓症狀飲食調理不錯就是有些繁瑣,各擇所需吧!!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 一,可逐漸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在正常水準,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鬥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低血壓症狀所謂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俗稱高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 成人正常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於100/70毫米汞柱,也稱為低血壓。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多為慢性低血壓,即血壓長期偏低,並伴有頭暈、頭昏、乏力、易疲勞等症狀。據統計,低血壓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達10%。 低血壓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 慢性低血壓分類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這與遺傳和體質瘦弱無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備、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症狀更為明顯。
低血壓症狀一、無症狀性低血壓:常見於年老體弱的心臟病病人,長期臥床和不活動的老年人。這種病人的低血壓一般不需要治療。平時應鼓勵患者多參加體育活動,養成正常的大便習慣,大便時勿過度用力。另外,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還要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 二、症狀性低血壓:多見於急性失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心律失常或其他慢性病的患者,也可見於灌腸大便後的老年人。這種病人會出現嗜睡、眩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麻黃素、苯丙胺等,嚴重者應住院觀察。
低血壓症狀1、直立性低血壓:這是由於站立或服用降壓藥物後所引起的低血壓。這時就會有頭暈、站立不穩或昏厥發作。還會有出汗、面色蒼白、噁心等症狀。老年人應避免過度活動或站立過久。起床時,應先坐幾分鐘,然後起身開步。睡覺時,頭部應墊高6~8寸,傾斜20度。有高血壓者平時不要服用神經節後阻滯劑的降壓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以防發作。 2、體位性低血壓:這是由於身體位置的突然改變所造成的低血壓。這種病人在體位改變時,可能會出現頭暈、眩暈、出汗,甚至昏厥發作等症狀。這類病人平時特別要注意在變動體位時要緩慢,在每一種體位改變之間可稍歇2~3分鐘,這樣也可避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