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白鰱魚

養白鰱魚

問題描述 白鰱魚怎麼養?需要什麼樣的水文環境?養殖技術與病理防範?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24日 19:13

魚病防治技術 (一)黑體病 該病魚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常頭部向上,垂懸于水表層,直至死亡。經檢查,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的背部出現黴斑點,此病魚苗階段易感染,餌料不足水質不好最易發病,發病快,傳染迅速。 防治方法:保持水質清潔,不使用未經發酵的肥料;五倍子2-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隔天一次,潑灑2-3次即可。 (二)腸炎病 病魚體消瘦發黑,腹部膨脹,離群獨遊,輕壓腹部,有淡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剖腹可見腹部積水,腸壁充血發炎,紅紫色,後腸尤甚,腸粘膜潰爛脫落。此病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多發生在7-8月,主要危害魚種和成魚。 防治方法:發病季節用漂白粉掛簍;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用2天;每千克魚用1毫克呋喃唑酮拌入飼料,連用1周,外加1.4—3毫克/升的五倍子潑灑一次;用磺胺胍每50千克魚按17.5克藥物分6天配成藥餌投喂,並用漂白粉遍灑。 (三)氣泡病 病魚浮於水面,腹部朝天,腹內有一氣泡,不能下沉。致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池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料,或池中水質老化,水中藍、綠藻類過多,在強光下使水中氣體過於飽和,魚誤食氣泡所致。 防治方法:池水透明度過小時,不宜放魚苗;發病後迅速注入新水,並投以充足的活餌料,可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千克的食鹽對水後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 (四)水黴病 病魚感染水黴菌後,其體表出現灰白色的團狀菌絲,形如棉絮狀。菌絲逐步擴展後,魚遊動失常,皮膚粘液增多,食欲減退,最後消瘦死亡。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受傷,或由於低溫凍傷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勿傷魚體,越冬池的水溫要控制在15℃以上;每立方米用10克的孔雀石綠浸洗魚體或魚卵;用3%-4%食鹽水浸洗病魚10—20分鐘;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潑灑;用0.4‰的食鹽與0.4‰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五)車輪蟲病 個體大的車輪蟲寄生於皮膚和鰭條上,引起體色發黑,身體消瘦,遊動緩慢。個體小的車輪蟲聚集在鰓的邊緣和縫隙,在鰓上不斷滑動,刺激鰓組織,嚴重時使鰓絲邊緣發白腐爛,病魚暗黑消瘦,離群靠近池邊緩慢遊動。大量寄生時幼魚的生長發育受阻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生石灰徹底清塘,不要使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肥;苗種分塘、轉池、越冬時要用8毫克/升的硫酸銅浸洗;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遍灑。 (六)尾孢子蟲病 中華尾孢子蟲寄生於魚的鰭條、皮膚,引起魚體出現灰白色點狀的小瘤或塊狀。主要危害土池中培育的苗種,以孢子形式進行傳播。流行季節為5-7月。 防治方法:清除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可殺死淤泥中的孢子;用0.3-1克/立方米的晶體敵百蟲遍灑。 (七)三代蟲病 由於寄生魚體的三代蟲的運動,損傷魚的體表和鰓絲,使得魚體分泌灰白色粘液體表,嚴重感染時可引起成批死亡。此病主要危害土池培育的革鬍子鯰幼魚,以寄主或水流的方式進行傳播。在水溫20℃左右時流行。 防治方法:魚種進池時用2—3克/立方米的敵百蟲浸洗;90%的晶體敵百蟲0.2—0.3克/立方米全池遍撒;用0.1—0.24克/立方米敵百蟲與面堿合劑(比例為5:3)全池潑灑。

2014年08月24日 19:13

池塘養殖又可分單養和混養兩種。 (1)池塘單養。池塘單養革鬍子絕的優點是產量高、管理方便、捕撈收穫方便;缺點是池塘利用不夠,生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①池塘條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不含有害物質,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堅實,淤泥厚度小於15釐米,池埂堅實無漏洞。池埂高出水面40釐米以上,進水、排水口設置攔網防逃。在池塘水面投放水浮蓮或浮萍,既可遮陰,又可淨化水質和作為輔助飼料。在魚種下塘前必須要求對池塘進行幹塘、清整消毒和施基肥,注入新水,當池水中飼料生物繁殖達到高峰時方能放魚種。 池塘面積一般以600-2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1.5米。 ②魚種放養。放養的魚種規格要求一致,放養密度因魚種大小及池塘、飼料、水源條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10釐米左右的魚種5—10尾。投放大規格魚種可提高成活率和增加產量。下塘魚種規格應不小於5釐米。 ③投飼。魚種剛下池時,應投喂一些優質動物性飼料,使其儘快恢復體質和加快生長。革鬍子鯰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如螺、蜆、蚌、蝸牛等貝類以及蠅蛆、蠶蛹、蚯蚓及動物屍體及下腳料等。貝類應將殼打碎後投喂,韌性大的需打碎或絞成肉漿做成食團以提高利用率。粉狀飼料(魚粉、骨粉、蝦殼粉、玉米粉、米糠、麥麩等)最好與肉摻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條件的可按照革鬍子鯰的營養需要,配製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顆粒飼料投喂,這樣既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魚的生長。飼為應在飼料臺上。飼料要精粗搭配,每天早、中、晚各投1次,投喂堅持“四定”。 適當施有機肥培育浮游動物,可以滿足革鬍子鯰的攝食需要,降低飼料係數。 ④日常管理。經常打掃飼料台,保持水質清新,防止魚因密度大而缺氧。換水要過濾,以免帶入寄生蟲等敵害。還要防止蛇、鼠打洞及雨後漲水逃魚,平時巡塘應檢查有無漏洞,攔魚設施是否被破壞等。 (2)池塘混養。革鬍子鯰與其他魚混養能充分利用水體空 間,發揮池塘生產潛力。利用這種方式還可以用來清除池中野雜魚和控制羅非魚的過度繁殖。 革鬍子鯰可與鏈、鱅、鯉、草、羅非魚等魚混養,但不能與肉食性魚類混養。混養的魚種規格要適當大些,最好當年能達到商品規格,能和革鬍子鯰一起幹塘起水上市。混養方式有: ①以革鬍子鯰為主,搭養其他魚:一般每平方米放養5-6釐米的革鬍子鯰魚種3—6尾,每2-3平方米搭養一尾家魚種。 ②以其他魚為主,革鬍子鯰為輔:可以飼料家魚的成魚池中,每2—3平方米搭養一尾體長6—8釐米的革鬍子鯰,利用水中小雜魚和水生昆蟲作為其飼料,不需增加投飼。 ③成魚池中混養革鬍子鯰親魚:按雌雄1:1或1:1.2的比例放入少量可繁殖的革鬍子鯰,在繁殖季節投放魚巢讓其產卵孵化。根據繁殖的革鬍子鯰數量,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養,讓它在成魚池中直接養成商品魚。放養時要考慮革鬍子鯰繁殖後水體的負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