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心理健康什麼叫胃痛?胃痛是什麼樣的呢?
問題 【精神心理科】 【歸檔】 15年10月23日

什麼叫胃痛?胃痛是什麼樣的呢?

問題描述 什麼叫胃痛?胃痛是什麼樣的呢?
網友回答
2015年10月23日 12:56

胃痛:凡由於脾胃受損,氣血不調所引起胃痛難耐胃脘部疼痛的病證,又稱胃脘痛。歷代文獻中所稱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醫學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至於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黃帝內經》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在臨床上與胃痛是有區別的。通俗解釋:“胃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所以常常會被人們忽視。實際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還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 折疊 編輯本段發病原因. 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弱等。胃痛(12張)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若寒邪客於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或因飲食不節,饑飽無度,或過食肥甘,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惱怒抑鬱,氣鬱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生胃痛;若勞倦內傷,久病脾胃虛弱,或稟賦不足,中陽虧虛,胃失溫養,內寒滋生,中焦虛寒而痛;亦有氣鬱日久,瘀血內結,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致胃痛發作總之,胃痛發生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端,實證為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虛證為胃腑失于溫煦或濡養,失養則痛。 . 折疊 編輯本段原因有兩類. 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一是由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宜用溫通、補中等法,以恢復脾胃的功能。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數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內的液體逆流入食道。這些消化液中含有氫氯酸(鹽酸),這是工業上用來清潔金屬的腐蝕性物質。儘管胃有保護膜,以免受胃酸侵蝕,然而.食道卻缺乏此保護層。因此,當胃酸逆流人食道時,會引起灼熱,有時嚴重到你以為是心臟病發作。引起胃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並未暴飲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實,胃痙攣就和食物沒有一點關係,它絕大多數起因於精神原因,生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絞痛。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胃呆滯時,吃下的食物不能即時磨碎、送到腸道,因而被迫滯留胃中,半處理過的食物就會任意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亦即口氣,同時亦會有胃脹的征狀。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藥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 折疊 編輯本段五行說. 另外,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臟腑之間互為影響。肝若過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以五行學說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1.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之疏泄失調,橫逆犯犯胃,氣機阻滯,胃失和降則胃脘頭痛正如沈金鱉所說:“胃病,邪幹胃脘病也。惟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氣鬱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鬱日久,致肝胃之陰虧耗,則病程每多纏綿;如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則見吐血,便血等症。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而產生胃脘疼痛。或因寒涼傷中,胃陽被遏,正邪交爭,而胃痛乃作。3.脾胃虛弱病後脾胃受損或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而發生疼痛。胃陰素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亦能發生疼痛。可見胃痛的關鍵是“氣”,所謂不通則痛。因此治療胃痛的關鍵是理順胃氣,中醫古方開胸順氣膠囊由明代太醫龔廷賢的《壽世保元》中的利氣丸加減而來,取檳榔、牽牛子(炒)、陳皮、木香、厚朴(薑制)、三棱(醋制)、莪術(醋制)、豬牙皂等8味含有多味行氣、順氣、理氣的經典道地中藥組方而成,能有效調理胃氣,消積化滯、行氣止痛,從根本上解決胃動力障礙,治療消化不良。上述病因,既可單獨致病,又往往相互影響,而出現寒熱互見、虛實錯雜、陰陽並損之證候,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造成胃病的原因[1]1、胃腸神經官能症,當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即支配胃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就會引起胃的疼痛。2.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當季節的化,精神壓力大,飲食不當,或有長期服用能致潰瘍的藥物,會使精神高度緊張,迷走神經過度興奮,進而導致潰瘍惡化,發生急性穿孔。 . 折疊 編輯本段中醫鑒別. 胃(5張)1.痞滿胃痛與痞滿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痞滿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痞滿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痞滿者則無壓痛。2.心痛胃處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醫學正傳·胃脘痛》謂:“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賁門與心相連。”《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所說:“然胃脘逼近於心,移其邪上攻於心,為心痛者亦多。”心與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響及心,表現為連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現胃痛的表現,故應高度警惕,防止胃痛與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與真心痛之間發生混淆。胃痛多發生於青壯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對較低,疼痛性質多為脹痛、隱痛,痛勢一般不劇,其痛與飲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吞酸,噯氣,噁心嘔吐等胃腸病症狀,纖維胃鏡及病理組織學等胃的檢查異常;心痛多發生於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對較高,疼痛性質多為刺痛、絞痛,有時劇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陰循行部位,痛勢較急,飲食方面一般只與飲酒飽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氣,汗出,脈結代等心臟病症狀,心電圖等心臟檢查異常。3.脅痛肝氣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撐連脅而痛,膽病的疼痛有時發生在心窩部附近,胃痛與脅痛有時也易混淆,應予鑒別。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噁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纖維胃鏡等檢查多有胃的病變;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常伴噁心,口苦等肝膽病症狀,B超等實驗室檢查多可查見肝膽疾病。4.腹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從大範圍看腹痛與胃痛均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狀,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狀,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與腹痛相鑒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症狀。相關部位的X線檢查、纖維胃鏡或腸鏡檢查、B超檢查等有助於鑒別診斷。

2015年10月23日 12:56

你好,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胃痛是發生在餐後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後或在過饑過飽暴飲暴食等狀況下發生的。由於胃不適大多與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從飲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等作為辨別的準則,也較有準確性。應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對食物充分咀嚼,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2015年10月23日 12:56

胃位於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一般的中間或者是偏左的方向疼痛是胃疼。胃痛主要是胃炎和胃潰瘍。平時吃飯要定時定量,飲食上油膩、生冷及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千萬不可以吃。若實在疼得厲害要去醫院檢查一下這個你要注意定時進食還有就是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寒涼食物還有就是,你可以做個胃鏡檢查看看是不是有胃炎少吃多餐,不要吃難消化的食物再有就是,你要注意飲食均衡以及就是,吃些牛奶,豆製品等食物,別擔心定時進食就好。

2015年10月23日 12:56

胃痛:凡由於脾胃受損氣血調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病證稱胃脘痛 胃適伴隨症狀繁打嗝、脹氣、惡、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症狀同伴隨胸悶燒、吐酸水、打嗝等症狀能食道疾病;假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狀能胃潰瘍打嗝、黃疸、發燒等症狀與胃能關或膽囊問題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各項症狀 導致胃痛原包括工作度緊張、食定、吃飽馬工作或做運、飲酒、吃辣度、經進食難消化食物等

2015年10月23日 12:56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