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球菌性腦膜炎症
兩性黴素B:是目前藥效最強的抗真菌藥物,但因其不良反應多且嚴重,主張與5-氟胞嘧啶聯合治療,以減少其用量。對於非 HIV相關的隱球菌性腦膜炎治療的推薦方案為:誘導治療 兩性黴素B 0.5~1mg/ ( kg.d ) 聯合氟胞嘧啶100mg/ ( k g·d ),至少8周。鞏固治療 氟康唑 200~400mg/ d,至少12周或伊曲康唑200~400mg/d,至少12周。HIV陽性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有以下3種: ①兩性黴素B( 0.7~ 1mg/( k g·d ) ) 聯合氟胞嘧啶 ( 100mg/( kg·d ) ) 誘導治療2周,繼用氟康唑 ( 400m g/d ) 治療至少10周,然後氟康唑200mg/d,終生維持。②兩性黴素 B( 0.7—1mg/ ( kgd ) ) 聯合氟胞嘧啶( 100mg/( k g·d ) ) 6~10周,氟康唑200mg/d,終生維持。③伏立康唑 ( 首個24h給予負荷劑量,每12h給藥1次, 每次6mg/kg 靜脈滴注;之後每12h給藥1次, 每次4mg/kg 靜脈滴注,2周後停用伏立康唑, 繼續使用兩性黴素 B+氟胞嘧啶進行治療) 與兩性黴素 B(0. 5—0.7mg/( k g·d ) ) 加氟胞嘧啶 ( 100~150mg/( kg·d ) ) 聯合應用 2周後,停用伏立康唑,聯合應用兩性黴素 B和氟胞嘧啶12周,後改用氟康唑200mg/d,終生維持。不論採用何種方案, 一般患者均需要終身氟康唑維持治療, 但若患者持續 6個月以上 CD4+細胞計數 >200/uL , 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考慮停止抗真菌治療。
新型隱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約1/3患者經皮膚粘膜、消化道傳染。侵入人體的隱球菌是否致病與機體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人類感染新型隱球菌主要累及肺部和中樞神經系統。機體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時,侵入的新型隱球菌隨血行播散,使血一腦脊液屏障被破壞而引起腦膜炎症。新型隱球菌可沿血管鞘膜進入血管周圍間隙增殖,在基底核和丘腦等部位形成多發性小囊腫或膿腫,新型隱球菌也可沿著血管周圍鞘膜侵人腦實質內形成肉芽腫。隱球菌主要侵犯腦及腦膜,大體可見腦膜廣泛增厚和血管充血,腦組織水腫,腦回變平,腦溝變淺,軟腦膜呈彌漫性渾濁,尤以腦底部為重。 腦溝、腦池或腦主質內可見小顆粒狀結節或囊狀物,內有膠樣滲出物,鏡下膠樣黏液中可見大量隱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細胞吞噬。腦室擴大。鏡下早期病變可見腦膜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在腦膜、腦池、腦室和腦實質中可見大量的隱球菌菌體,但腦實質很少有炎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