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起病常較緩慢,但也有驟起者. (一)典型結腦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1.前驅期(早期)約1 ~2周,一般起病緩慢,在原有結核病基礎上,出現性情改變,如煩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滯,嗜睡或睡眼不寧,兩眼凝視,食欲不振,消瘦,並有低熱,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復嘔吐.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初可為間歇性,後持續性頭痛.嬰幼兒表現為皺眉,以手擊頭,啼哭等. 2.腦膜刺激期(中期)約1 ~2周 主要為腦膜為及顱內壓增高表現.低熱,頭痛加劇可呈持續性.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可有感覺過敏,逐淅出現嗜睡,意識障礙.典型腦膜刺激征多見於年長兒,嬰兒主要表現為前囟飽滿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進.若病情繼續發展,則進入昏迷狀態,可有驚厥發作.此期常出現顱神經受累病狀,最常見為面神經,動眼神經及外展神經的癱瘓,多為單側受累,表現為鼻唇溝消失,眼瞼下垂,眼外斜,複視及瞳孔散大,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炎,視乳突水腫,脈絡膜可偶見結核節結. 3.晚期(昏迷期)約1 ~2周 意誤障礙加重反復驚厥,神志進入半昏迷,昏迷狀態,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節律不整甚至出現潮式呼吸或呼吸暫停.常有代謝性酸中毒,腦性失鐵鈉綜合征,低鉀積壓症等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最後體溫可升至40℃以上,終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二)非典型結核性腦膜炎 1.較大兒童患結腦時,多因腦實質隱匿病灶突然破潰.大量結核菌侵入腦脊淮引起腦膜的急驟反應.起病急,可突然發熱,抽搐,腦膜刺激征明顯,肺及其它部位可無明顯的結核病灶;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增高;腦脊淮輕度混濁,白細胞數可≥1×109/L(1000/mm3)以中性粒細胞占多數,易誤診為化膿性腦膜炎. 2.有時表現為顱內壓持續增高徵象,低熱,進行性頭痛,逐漸加劇的噴射嘔吐.可見視神經乳突水腫及動眼,外展,面神經受累症狀,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輕度增加,蛋白增多,糖減少,氯化物正常,腦超聲波檢查提示腦室擴張或有中線位移,腦掃描可見放射性素濃染區,易被誤診為腦膿腫或腦腫瘤. 3.因中耳,乳突結核擴散所致者,往往以發熱,耳痛,嘔吐起病,易誤診為急性中耳炎,出現腦膜刺激征時易誤為中耳炎合併化腦,如出現局限性神經系統定位體征時,則易誤為腦膿腫. 4.六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全身血行播散性結核時,可繼發結腦,或同時發生結腦,發燒,肝脾淋巴結腫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見粟型肺結核.指導意見:一)一般治療 早期病例即應住院治療,臥床休息,供應營養豐富的含高維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飼,如能吞咽,可試由餵食.病室要定時通風和消毒,俁持室內空氣新鮮,採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護理,翻身,防止痔瘡發生和肺部墜積瘀血. (二)抗結核治療 抗結核藥物宜選擇滲透力強,腦脊液濃度高的殺菌劑,治療過程中要觀察毒副反應,盡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藥物聯用.目前常用的聯用方案查①異菸肼,鏈黴素和乙胺丁醇或對氨基水楊酸;②異菸肼,利福平和鏈黴素;③異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具體用法,劑量,療程見表8-4.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炎性反應,有抗纖維組織形成的作用;能減輕動脈內膜炎,從而迅速減輕中毒症狀及腦膜刺激征;能降低腦壓,減輕腦水腫,防止椎管的阻塞.為抗結核藥物的有效輔助治療.一般早期應用效果較好.可選用強的松每日1~2mg/kg口服,療程6~12周,病情好轉後4~6周開始逐漸減量停藥.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25~1mg/kg分次靜注.急性期可用氫化考地松每日5 ~10mg/kg靜點3 ~5天后改為強的松口服. 建議去正規醫院檢查,明確病因,及時有效治療.祝早日康復.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症.常繼發於粟粒結核或其它臟器結核病變.既往以小兒多見,常為肺原發綜合征血源播散的結果,或全身粟結核的一部分.成年發病率占半數以上,以青年發病率較高,但也可見於老年.除肺結核外,骨骼關節結核和泌尿生殖系統結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於腦實質內或腦膜內的結核病灶液化潰破,使大量結核桿菌進入蛛網膜下腔所致.結核性腦膜炎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軟腦膜和蛛網膜上有結核結節形成,病灶周圍有炎症和纖維蛋白性滲出物,並有乾酪壞死,常以腦底部最為明顯.在蛛網膜下腔內,有多量的黃色混濁膠樣滲出物積聚,主要由漿液,纖維素,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組成.圍繞腦幹,可壓迫和損害就近的顱神經,引起相應的顱神經受損症狀.病變嚴重者可累及腦皮質而引起腦膜腦炎,引起多發性腦軟化.未經適當治療而致病程遷延的病例,由於蛛網膜下腔滲出物的機化而發生蛛網膜粘連,可使第四腦室下中孔和外側孔阻塞,引起腦積水.根據臨床及病理,可將結核性腦膜炎分為四型: 腦膜型:以高顱壓及腦膜刺激征為主要表現. 腦內結核瘤型:病灶位於腦實質內,有局灶性腦定位症狀和體征,如癲癇,單癱等. 脊髓為主型:此型為腦膜炎治療不當轉變而來,也有發病即屬此型者,有脊神經根症狀或截癱,尿便失禁等. 混合型:此型同時具備腦膜炎和腦內結核瘤型的特徵. 指導意見:(二),預防及預後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保持樂觀,勞逸適度,使正氣旺盛,減少發病. 積極治療原發結核,徹底清除結核病灶,防止繼發感染. 預防接種:接種卡介苗,不但預防肺結核等的發生,而且在新生兒時期接種卡介苗,使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對於已患結核核性腦膜炎的病人,應住院治療,住院時間不少於3~6個月. 本病預後不良,病死率15%以上.預後好壞主要決定於治療的早晚及其神志狀態,有神志障礙者,死亡率明顯升高. 另外,老年人,幼兒死亡率亦較高. 結核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斷顯得格外重要.問題是早期診斷不容易,如果醫生缺乏經驗更會導致不能及時做出診斷.作為病人遇有午後低熱,頭痛,嘔吐,尿瀦留等不適時要儘早去醫院看病,尤其當醫生提出要作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檢查時,幹萬不要拒絕,因為檢查腦脊液是診斷此病的惟一重罷手段,其意義有時超過做CT及磁共振成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