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痔瘡分型
問題 【外科】 【歸檔】 16年01月21日

中醫痔瘡分型

問題描述 痔瘡在中醫的分型是怎樣的,我被檢測出有痔瘡,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必要瞭解中醫痔瘡分型
網友回答
2016年12月22日 15:45

痔瘡的早期症狀。痔瘡是高發病,所以我們瞭解一下痔瘡的早期症狀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一旦出現以下“痔瘡的十大早期症狀”,就應及時就醫,不然等病情加重才想起來看醫生就麻煩了,不僅耽誤治療,而且給自己的健康帶來更多的危害。痔瘡早期都有哪些症狀?一,便血; 二,疼痛; 三,便時有物脫出; 四,肛門瘙癢; 五,墜脹不適; 六,流膿; 七,有分泌物; 八,便秘; 九,便頻; 十,有異物感。

2016年01月21日 15:25

中醫痔瘡分型痔瘡是一類常見疾病,困擾著不少人的健康。中醫外治痔瘡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對於痔瘡,除了內服中藥外,採用中藥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較重,常表現為肛門墜脹、瘙癢不適、肛門有異物感,或輕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給予逐瘀痔瘡湯: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克,水蛭10克,地龍20克,枯礬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10克,丹參30克。水煎外洗,每日兩次,每次15分鐘。 濕熱型:患者體內濕氣、熱邪較重,常表現為肛門墜脹灼痛、便血,大便幹結,小便短赤,口苦咽幹,舌邊尖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治宜清熱燥濕,給予濕熱痔瘡湯:槐角20克,黃柏15克,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連翹30克,苦參15克,蛇床子30克,澤瀉20克,土茯苓20克。水煎外洗,每日兩次,每次15分鐘。 腸熱型:患者腸道熱毒較重,常有便血、色澤鮮紅,伴有口渴喜飲、唇燥咽幹,大便幹結,小便短赤,痔核脫出、灼熱疼痛。治宜清熱解毒燥濕,給予清熱痔瘡湯:黃柏20克,胡黃連10克,大黃6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地榆30克,槐角20克,五倍子15克,虎杖20克,苦參30克,蛇床子20克,地龍30克。水煎外洗,每日兩次,每次15分鐘。

2016年01月21日 15:25

中醫痔瘡分型痔瘡按其位置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內痔 內痔:表面由粘膜覆蓋,位於齒線上方,由痔內靜脈叢形成,常見於左側正中、右前及右後3處,常有便血及脫垂史。 外痔 外痔:表面由皮膚覆蓋,位於齒線下方,由痔外靜脈叢形成,常見的有血栓性外痔、結

2016年01月21日 15:25

中醫痔瘡分型痔是指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肛緣皮下的靜脈叢瘀血曲張,擴大形成柔軟的血管瘤樣病變。據痔的部位而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等。發作時有便血、疼痛、脫肛和墜脹等。中醫學亦稱為痔或痔瘡。認為臟腑本虛、氣血虧損是痔的發病基礎,而情志內傷、勞倦過度、長期便秘、飲食不節、婦女妊娠等為誘因,使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燥熱內生,熱與血相搏,氣血縱橫,經脈交錯,結滯不散而成。

2016年01月21日 15:25

中醫痔瘡分型步驟/方法血虛型痔瘡 症見便血血色淡,量較多,肛門墜脹或脫出,面色萎黃,頭暈心悸,手足發麻,舌質淡白,少苔,脈細軟而數。燥熱型痔瘡 症見便血鮮紅,量較多,肛門腫痛,大便秘結,口幹舌紅,脈數有力。濕熱型痔瘡 症見便血血色晦暗,量較多,肛門腫脹,糜爛滋水,疼痛,可伴發熱,頭痛,大便黏滯,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熱毒型痔瘡 症見肛門劇痛腫脹,痔核紫暗壞死,腐肉不脫,膿血腥臭,排便不利,肛門脫出,伴壯熱頭痛,汗出口渴,舌質紅黃膩,脈洪數、弦數。瘀結型痔瘡 症見便血或有或無,血色或紅或暗,肛門墜脹,腫塊紫暗或發黑,排便不利,舌質紫暗,脈有力見澀。氣虛型痔瘡 症狀見便血血色淡,肛門潮濕有黏液,便後腫物脫出,伴身困乏力,瘦弱,脈無力,舌淡少苔。END注意事項注意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進行身體鍛煉,有意識的做提肛運動,避免久坐久站;堅持用淡鹽水坐浴,保持肛門清潔有助於促進痔瘡的康復;痔瘡本來就是個生活病,改變生活習慣,痔瘡是不會復發的

2016年01月21日 15:25

中醫痔瘡分型 中醫治療痔瘡源遠流長,在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時,祖先們根據長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治療痔瘡的偏方,雖不能徹底治癒,但能起到減輕症狀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長期實踐得出來的偏方,當面對難以啟齒的痔瘡的時候,選擇中醫偏方也可以作為緩解病症的途徑之一。下面小編整理了不少資料,為您簡單介紹一下痔瘡偏方,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治療痔瘡的偏方: 1、生柿子兩至三隻,生吃。可止血。 單純依靠藥物而忽視其他方面的配合混合痔瘡治療,往往也會使療效降低。不管是用藥物還是用其他什麼方法治療痔瘡時,都應注意改變飲食結構、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相關調查表明,飲食結構與痔瘡的發病率密切相關,而便秘也是造成痔瘡的重要原因之一,排便困難,需用力排便,或在排便時喜愛長時間閱讀報刊、雜誌、小說的人,都可以使肛墊遭受充血性損害,從而引發痔瘡。 因此,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運動,避免勞累,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改善便秘症狀。 2、取花椒十幾粒,一茶匙食鹽,用開水衝開,坐於盆上,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鐘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消腫止痛之功。 3、將土豆洗淨後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於睡前敷貼在痔瘡上,蓋一層紗布用膠條固定,次日早取下,連續數日。 4、鮮胡桃葉100克盛於瓦罐內,加清水100毫升,用紙封閉罐口,煮沸20分鐘,將藥罐放在提桶內,撕開藥罐口上封紙。立即坐在提桶上,利用蒸氣對準患處熏30分鐘,然後將藥液帶渣倒在盆內,待水溫冷卻至50℃左右,進行坐浴30分鐘,並用藥渣擦洗患部,每日3次,連用5日。 5、木鱉子3個,冰片少許。將木鱉子去殼取肉,加少許水磨汁後,放冰糖粉少許攪拌,用棉棒蘸擦患處,一日3次。 6、無花果2個,無花果葉1把。將無花果洗淨,火煎服(或空腹生食),每日2次。同時于每晚用無花果葉加水煮湯先洗滌,後坐浴,每日一次。 7、韭菜根適量,洗淨煎水,倒入盆內趁熱坐熏,每日2次。 此外,建議多食水果和穀類食物,以解除便秘,使排便通暢,改變用力屏氣排便的習慣。因為用力屏氣可使直腸或子宮脫垂,加重痔瘡。而濫用瀉劑會導致肛墊下移促進痔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