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代償多汗
問題 【男科】 【歸檔】 14年11月10日

代償多汗

問題描述 代償性多汗症是由於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種因素失治後,另一部位的汗腺發生代償,以保持體溫。代償性多汗症的症狀:上半身熱刺激性多汗夜間盜汗,下半身無汗或少汗?
網友回答
2014年11月10日 16:34

手足汗症,即手足之多汗症,它是局部汗的一種,即指手足部出汗而其他部分無汗,其證見手足經常潮濕多汗.但是手足汗出作為主症之一最早見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述熱病中的陽明腑證,腸中燥屎內結,而致手足橄然汗出,常于便解,熱退後,汗出即能自止.歷代醫家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對手足汗症的病因病機及其診治進行了探討,現論述如下. 手足汗症的病因病機 陽明熱盛,手足汗出漢 張仲景《傷寒論》條"手足橄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但發潮熱,手足黎漿汗出,大便難諳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可見,手足出汗是燥屎內結的主要指征,是陽明腑證的主症之一.至金 成無忌《傷寒明理論 手足汗第九》認為:"四肢者,諸陽之本,而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陽明之證也.陽經邪熱,傳並陽明,則手足為之汗出."明 孫一奎《赤水玄珠 手足汗》亦曰:"腸胃中有實熱者,仲景承氣症,謂手足戳橄然汗出,乃腸胃熱甚而旁達四肢."可見,陽明熱盛,津液受傷,未能遍身汗出,僅能從陽明所主的四肢旁達,故見手足汗出. 脾胃濕蒸,旁達四肢蓋脾胃主肌肉四肢,其病理變化常在手足反應出有關症狀,飲食不節或外感濕邪,損傷脾胃,濕濁內生,蒸久化熱,濕熱旁達四末則為手足汗出,故歷代大多數醫家認為手足汗出多與脾胃有關,如明 孫一奎在《赤水玄珠 手足汗》曰:"手足汗乃脾胃濕熱內鬱所致,脾胃主四肢."明 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中說:"腳汗為脾經濕熱內淫於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陽氣內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濕熱內淫也."清 張璐在《張氏醫通 汗》中曰:"手足汗,脾胃濕熱,傍達於四肢,則手足多汗."《醫方類聚 手足汗》認為:"手足汗者,熱聚於胃,而津液之旁也."清,何夢瑤《醫偏》也曰:"手足汗,別處無汗,脾胃之熱達於四肢也.脾胃主肌肉,四肢,熱達於肌肉則體汗,若達於四肢則手足汗耳."所以,手足汗出緣於脾胃濕熱蘊蒸,迫津為汗,旁達四肢所致.

2014年11月10日 16:34

心腎陰虛,迫津外泄心主血,腎藏精,勞神過度,亡血失精,致血虛精虧,陰液不足,虛火內生,心液被抗不能自藏,外泄作汗《醫宗必讀 娜"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在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腎主五液,故汗證未有不由心腎虛而得者."《醫偏 汗》:"汗者,水也,腎之所主也.內藏則為液,上升則為津,下降則為尿,外泄則為汗."可見,心腎陰虛,而陽偏亢,迫津外泄,達於四末,可致手足心汗. 脾胃虛寒,失於固攝手足汗,臨床也有中陽不足,脾胃虛寒而出汗者.如《傷寒論》條:"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戳然汗出,此欲作固瘦,必大便初硬後塘."此時中陽不足,胃中虛冷,陽氣不固,失於固攝,故手足汗出.《吳中醫集 汗》曰:"又有手足汗,屬脾胃虛寒,不能運行津液,乃乘虛陽外越而溢,如陰盛而淫雨謗沱也,其汗必冷,與實熱之汗不同."可見,脾胃虛弱,陰寒內盛,腸道寒凝冷結,而中氣困滯,無力收攝,亦可形成冷汗外溢手足. 由此可見,汗乃心之液,出於皮膚之津液也.手足汗者,別處無汗,乃陽明熱盛,或脾胃濕熱,或心腎陰虛,或脾胃虛寒而出汗.所以手足汗症主要責之於脾胃,同時亦與其他臟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