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間隔缺損恢復
手術適應症,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1. 不需手術 小型缺損而無症狀或進行性閉合缺損,症狀逐漸減輕者,暫不手術,進行觀察。 2. 擇期手術 缺損的大小,由小到中等,症狀輕,無肺動脈高壓,而肺血流:體血流在2:1左右。在隨訪中,心臟雜音、心電圖和胸片變化不大者,可等到學齡前施行手術;如在觀察期間,肺動脈壓升高,心臟雜音變短,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變低或消失者,應提早手術。 3. 早期手術 在大型室間隔缺損嬰幼兒,症狀重,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結構改變以及肺血管生長受阻等,如在8個月內手術修補室間隔缺損,術後一年肺血管改變可恢復,且有新血管長出。而在9個月或更後進行手術刀嬰幼兒,術後仍有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這提示肺血管肌層的肥厚與向外周的延伸以及內膜增生並沒有完全退化,新血管的成長亦有限度。但也有的作者指出術後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僅發生在兩歲以後施行手術的幼兒。Kirklin等認為在2歲內進行手術,即使有非常嚴重的肺動脈高壓,也能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2歲以上的手術者,有50%的肺動脈高壓將持續不變。Ching等和Bonchek等也指出在2歲以上施行手術者,有25%在術後2~11年間肺血管阻塞性病變仍在進行,反之在2歲內手術者,則無此現象。故在2歲內施行手術能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變。為了掌握時機,就需要密切觀察和重複心導管檢查。但是年齡越小,手術死亡率越高。如屬選擇性手術,一般3個月大的嬰兒不做,待其室間隔缺損自行閉合或縮小。 4. 緊急手術 大型室間隔缺損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分流量大,併發危及生命的頑固性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不全,積極內科療法無效者,應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即使在生下3個月內亦應如此。可以考慮行肺動脈環縮術,以挽救生命。這種手術目前已較少做,多趨向於行修復術,但在技術上要做好同時修復其他合併畸形的準備。根據Kirklin的意見,只有兩種大室間隔缺損需先進行肺動脈環縮術:多發室間隔缺損散佈在隔束或間隔前部,同時還有隔膜缺損;另一種是大型室間隔缺損,類似房間管型,三尖的腱索跨立於室間隔之上,三尖瓣環騎跨於兩個心室之上,三尖瓣的腱索亦可附於間隔的左側。其右室常發育不全。
如果室間隔缺損小於5mm,四歲前有自然閉合可能,建議定期複查,如果四歲前沒有自然閉合需要手術治療,因為孩子四歲後對事情有所記憶。四歲時成功率近100%。四歲時手術總費用約1萬7,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有所不同。 如果室間隔缺損大於5mm,如果孩子發育、吃奶受影響,容易感冒,應該儘早手術(半歲後)。現在國內少數開展新生兒、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心血管病專科醫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半歲時手術總住院費用約2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