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三個月寶寶消化不良的症狀
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的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症狀,是小兒消化內科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消化不良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根本的就是飲食行為。一、需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合理搭配,輔食的添加要遵循逐一添加、消化難度從易到難的原則,讓寶寶的胃腸道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二、定時定量飲食,少給孩子餵食零食;三、可以培養孩子的進食的興趣,在氛圍較好的環境中讓小孩自己學會進食。此外,消化不良也與寶寶胃腸道發育不完全有關。古人常常通過給出生不久的嬰兒餵食自己研磨煎煮的四磨湯來促進小孩的胃腸道發育,減少消化疾病的發生。四磨湯口服液臨床上主要用於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症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
你好,首先寶寶的消化不良還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症狀有腹脹、胃氣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因為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夠健全,飲食不夠規律等,所以平時注意飲食規律,少吃多餐,一次不能過度,可以聯合四磨湯口服液等進行調理,四磨湯口服液由木香、枳殼、烏藥、檳榔四味藥材製成,具有行氣導滯,促進胃腸蠕動,調理消化機能的功效。從而有效排除腸腔內積滯物與積氣,達到全面調理腸胃機能,促進消化、吸收、運送、排泄的目的,緩解症狀。
上腹痛為消化不良常見症狀,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上腹痛為主要症狀,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狀。上腹痛多無規律性,在部分患者上腹痛與進食有關,表現為饑餓痛、進食後緩解,或表現為餐後0.5~3小時之間腹痛持續存在。
早飽、腹脹、暖氣亦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見症狀,可單獨或以一組症狀出現,伴或不伴有腹痛。早飽是指有饑餓感,但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噁心、嘔吐並不常見,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
小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狀為拉綠色糞便,常伴有發燒、腹脹、嘔吐、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現象。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小兒胃腸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胃酸分泌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加上病菌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後使胃腸發炎,都易使小兒發生消化不良。小孩的消化器官發育還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腸道內粘膜柔嫩,消化功能還比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的餵養孩子,什麼都給孩子吃,使孩子飲食的質和量不當,損傷了腸胃孩子就會出現肚子脹、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並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等消化不良(傷食)的表現。
小兒消化不良臨床症狀: 1.腹瀉:消化不良分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 1)單純性消化不良的表現是一天腹瀉10次以下,大便黃色或帶綠色,水分不多,腹部脹氣,偶有嘔吐,有時發熱,但不太高,病兒食欲不振但精神尚好。 2)中毒性消化不良者病情較嚴重,發病突然,熱度較高,每天排便一般在10次左右,亦有次數更多者。大便常呈水狀或呈蛋花湯狀,無裡急後重(下墜)感。嘔吐頻繁,每天可在10次以上,造成嚴重脫水。病兒甚至抽風,意識消失,如不及早治療,可造成死亡。 2.大便惡臭:伴隨少許不消化食物殘渣時,雖未稀泄,已有傷食泄之先兆,此時應馬上減少飲食量,予以調整,可避免泄瀉的發生。 3.拒食:當小兒偶然有一頓食欲減退、拒食或食不香甜,不必強調進食,而讓其減食一頓。 4.夜臥不寧:煩啼、手心熱、踢被揭衣,剛入睡時頭汗多,為飲食過多積滯腸胃而產生內熱,正如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常幾分饑和寒”,“胃不和則夜不安”。當小兒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添加輔食後,要注意晚餐不能過飽。1歲左右的小兒更不要臨睡前飽飲飽餐。 5.面頰潮紅:小兒停食可以必須為午後、晚上面頰潮紅。傷食重小兒之面頰燎紅,表現為面部皮膚粗糙,環境稍熱面部燎紅更甚。此時可節食,少進主食,而代之以蔬菜水果,以助消化。 6.口臭:乳食積滯於胃脘,往往先發生口臭,特別是晨起口臭口酸為乳食停滯的表現,臨床稱此為高位停食。有這種現象時,可減食或停食一頓,以利於胃腸功能的恢復。 小兒消化不良治療方法: 1.可選用助消化及收斂藥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乳酶生、鞣酸蛋白等,重者可用抗生素治療。 2.吐瀉嚴重者宜禁食12小時,然後從糖水、米湯開始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嚴重脫水者應及時補液。 小兒消化不良的預防方法是: 1、對嬰幼兒要儘量給予母乳哺養,不要在夏季讓孩子斷奶。 2、餵奶要定時,一次不可喂太多,兩次餵奶中間要讓孩子喝點白開水。 3、如果奶汁不夠吃,可喂些米湯、麵湯、雞蛋糕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4、斷奶以後的孩子,要切實搞好飲食衛生,不要讓孩子吃剩飯、剩菜和不清潔的食物,夏天晚上要給孩子蓋好肚子,防止受涼。 5、一旦孩子出現消化不良症狀,首先要調配好飲食,限制進食的數量,多喝白開水。 6、病情較重的,要及早請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