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腿關節和肘關節疼痛
一般有疼痛但沒有關節變化的,可能是運動過度或生長痛,注意休息,用維生素C有效.如果有關節變化,可能有關節炎,風濕,類風濕等.要去醫院看
這是典型的小兒生長痛一般多發生在4-12歲的兒童,這種狀況是間歇性的疼痛,多發生在膝關節、大腿、小腿、及腹股溝部,每次發作的時間是10分鐘-1小時。多在下午和晚上,尤其是白天活動量過大,但是睡過一覺後,疼痛就會消失。究其發病的原因,有以下兩種因素:一是由於小兒處在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下肢的骨骼生長迅速,而起周圍的神經、肌肉、肌腱關節囊等生長速度相對慢一些,導致骨骼會拉扯著周圍組織出現牽拉疼痛。二是由於小兒的運動量大,不知疲倦,時間一長,大量的酸性代謝產物等堆積在組織間,也會出現肌肉酸疼。可以給孩子吃適量的維生素C和喝一些牛奶,也可以用熱水泡泡腳,和局部的按摩。生長痛就是由於孩子的身長增加迅速,使小腿肌腱牽拉,而發生的疼痛。5--7歲時身長增高又超過體重增加,稱為第一增高期。所以,生長痛常發生於5--7歲的兒童。假如。在休息時和晚上睡前發生疼痛.若腿部沒有異常。活動或玩耍時又不疼痛,就是一種生理性疼痛,是暫時的,過一個時期就會好的,不必治療。痛時可在局部按摩一下,或讓孩子看畫報、玩玩具、做遊戲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感到疼痛病理性疼痛,則與生長痛相反,活動時疼痛加重,甚至活動受限,但休息時疼痛減輕。這時,就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莫將小兒關節痛誤作生長痛小兒關節疼痛較為常見,尤其是以下肢關節疼痛為多,常可影響行走。兒童期間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多種,家長切不可輕易認為是生長痛,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兒童關節疼痛常見於以下幾種疾病:1.風濕熱: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大關節疼痛,即風濕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疼痛短暫,有的僅1~2天即減退。如家長示予以重視,風濕熱可病變波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2.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多於4~10歲發病,病情可為急性,伴有發熱、關節痛等症狀;也可為慢性。此病可驟然發熱而加速疾病進程,最終侵犯全身關節,造成關節畸形。3.過敏性紫癜關節炎:臨床常見一個或多個關節腫痛,同時出現皮膚紫癜,少數同不時出現紫癜,故容易被忽視,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腎臟損害。4.急性化膿性關節炎:多見於嬰幼兒,有時繼發於受傷之後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一個或多個關節紅腫疼痛,伴有發熱、煩躁、食欲不振等徵象。5.急性髖關節滑膜炎:患兒多為3~10歲,常於發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以一側大腿及膝關節輕微疼痛為主要症狀,行動時疼痛加劇並可跛行,3~4周後自行痊癒。6.其他: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屬於感染的如結核性骨關節炎等;有些惡性疾病如白血病等,也與關節疼痛有不解之緣。總之,對兒童關節疼痛不可忽視,必須排除因疾病所致後,方可考慮生長痛。生長痛大多與飲食中攝鈣不足有關,往往補充鈣劑後症狀能夠緩解。發生生長痛的原因,一是兒童在這個時期身高增長很快,每年可長高7-8公分。由於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健、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二是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為了抵消脛骨內彎造成的下支持力重線不正,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隨著小兒的長大,大部分小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不會引起任何疼痛。而少數小兒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沒有及時矯正,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故出現疼痛。三是白天小兒活動量大,時間一長,肌肉容易出現疲勞、疼痛,學齡期兒童正是天真爛漫、不知疲倦的時候,大量的活動必然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如乳酸的堆積,也會引起肌肉的酸痛。有些小兒在這段時間會缺鈣,但是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因為生長痛的原因不在骨頭,而是軟組織疲勞。而且,學齡期兒童的鈣吸收主要應通過食物獲得,如牛奶、骨頭湯、綠色蔬菜、蝦、貝類等,食補的效果遠遠優於藥補。過多的鈣製劑,兒童並不能很好地吸收。
你好建議你醫院拍片檢查排除骨質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