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在2015年10月檢測梅毒滴度1比32
問題
【皮膚性病科】
【歸檔】 16年05月14日
在2015年10月檢測梅毒滴度1比32
網友回答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即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膚、粘膜及其他多種組織器官,可有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病程中有時呈無症狀的潛伏狀態。病原體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而發生胎傳梅毒。包括:潛伏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妊娠合併梅毒、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胎兒梅毒)、神經梅毒、梅毒性關節炎、非性病性梅毒、脊髓梅毒、胃梅毒、食管梅毒、梅毒性鞏膜炎、梅毒合併HIV感染。
梅毒經過治療後,如何判斷是否痊癒,現在通常是用梅毒血清學的檢測來加以判斷,目前各大醫院比較常用的是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和TPPA(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RPR是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常用於療效的判斷。TPPA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法檢測一旦陽性,無論治療與否或疾病是否活動,通常終身保持陽性不變,其滴度變化與梅毒是否活動無關,故不能作為評價療效或判定復發與再感染的指標,只能夠作為梅毒的確認試驗。凡確診為梅毒者,治療前最好做RPR定量試驗。兩次定量試驗滴度變化相差2個稀釋度以上時,才可判定滴度下降。梅毒患者在經過正規治療以後,每三個月複查一次RPR,半年後每半年複查一次RPR,隨訪2~3年,觀察比較當前與前幾次的RPR滴度變化的情況。在治療後3~6個月,滴度有4倍以上的下降,說明治療有效。滴度可持續下降乃至轉為陰性。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臨床治癒。